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视听长江”系列报道之一 | 沿着长江,溯源璀璨文明

长江云新闻  2025-09-19 20:32:05
分享到:

长江中游奔涌千年,孕育出熠熠生辉的文明星河。“视听长江”网络视听创作采风行活动逐浪而来,正式启幕荆楚大地的长江文明溯源之旅:黄鹤楼上,聆听诗韵回响;天门石家河遗址,探访文明温度;荆州古城墙,触摸历史肌理……每一处探访,都是与长江中游千年文脉的深情对话。

9月13日至16日,“视听长江”网络视听创作采风行探访武汉、云梦、天门、荆州、宜昌,一路溯源长江中游文明的历史脉络,用镜头捕捉文物风华,用声音记录文脉传承,在沉浸式探访中解码荆楚大地的千年文脉,为长江文明的文化传播注入鲜活的视听力量。

探源远古城邦,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在石家河遗址,最高达六米的残垣延续五公里,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与陶器在展柜中静静陈列,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作为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石家河遗址更被考古界誉为“长江中游文明的圣地”。

在遗址中静静展陈的精美玉器与陶器,堪称史前文明的艺术瑰宝,不仅展现出当时高超的手工业技艺,更折射出先民复杂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结构。这里不仅实证了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重要地位,更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扮演着承上启下、兼收并蓄、相互影响的重要角色,成为今天人们溯源长江中游文明、读懂荆楚文化根脉不可替代的核心坐标。

纵览文物星河,浓缩长江中游的千年历史年轮

采风团走进湖北多座城市的博物馆,如同翻阅一部立体的荆楚文明史:湖北省博物馆内,曾侯乙编钟奏响千年绝响,越王勾践剑寒光依旧,实证着先秦时期荆楚的工艺巅峰与文化底蕴;云梦县博物馆里,睡虎地秦简静静陈列,字里行间藏着秦代治理智慧,填补了秦汉史研究的细节空白;天门市博物馆聚焦石家河文化,展出的玉饰、陶塑动物,延续着史前文明的基因密码;荆州博物馆的楚式漆器色泽如新,凤鸟纹样尽显楚人的浪漫与灵动……

正是这些可感可触的长江文化载体,触动着每一位采风团成员的心弦。回望历史,勤劳智慧的先民们不仅铸就了青铜器的厚重、漆器的灵动、玉器的温润、丝绸的华美,留下丰富的物质文明瑰宝;更以屈宋楚辞的浪漫情怀、编钟乐舞的礼乐风华,构建起独树一帜的精神文明高地。而这份文明的内核,更凝结为代代相传的精神基因,为荆楚大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对话文化地标,镌刻长江畔的人文记忆

从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到江汉平原的荆州古城墙,采风团成员在与一处处历史遗存的对话中,打捞长江中游文明的千年记忆。登上黄鹤楼,远眺可见长江奔涌。这座千古名楼不仅是武汉的城市地标,更以楹联匾额、诗词碑刻,记录着历代文人对山水的深情咏叹,成为承载荆楚文化浪漫情怀的标志性符号。

而荆州古城墙历经千年风雨仍显坚固,瓮城、敌台等遗存清晰可见。作为我国现存保存最完整的南方城墙,它不仅见证了古荆州 “兵家必争之地”的战略地位,更书写着荆楚大地的沧桑变迁与坚韧品格。

从黄鹤楼的诗意浪漫,到古城墙的雄浑厚重,二者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成为串联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纽带,采风团成员在探访中深切感受到长江中游文明兼容并蓄的精神内核。

湖北作为长江文明形成的关枢之地,在文化领域成果丰硕、脉络清晰。“视听长江”网络视听创作采风行一行把千年文明转化为可感知的视听内容,让千年文脉有了具体载体,让千年文脉在当代更鲜活地流动与传承。

(长江云记者:孙俊、胡傲蕾、石寒  美编:向悦)

责任编辑 胡傲蕾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