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视听长江”系列报道之三 | 科创协同 “聚合力”,描摹长江产业新生态

长江云新闻  2025-09-19 20:31:08
分享到:

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产业蝶变的核心引擎。湖北以光谷为创新支点,串联起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未来智能产业的发展脉络,通过跨区域协同、技术突破与开放合作,为长江经济带描摹出“硬核”与“智慧”兼具的产业新生态。

制造之“光”,硬核科创破局,点亮产业升级路

当高端制造成为长江经济带产业跃迁的关键词,湖北以硬核科技为笔,在千行百业书写升级答卷。

走进武汉光谷的华工科技激光馆内,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框架、“新基建”的关键部件——光纤激光器等展品错落陈列,书写着“一束激光”深度赋能千行百业的传奇。

在光谷这片创新沃土上,更多科技企业以核心技术为刃,开辟细分赛道新空间。在长飞光纤的生产基地,一根根纤细的光纤从精密设备中平稳引出,其自主研发的超低损耗光纤,传输距离已突破百公里级,核心技术指标稳居国际领先水平;华中数控研发的华中8型数控系统,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不仅能实现复杂零件的微米级高精度加工,更持续推动传统制造设备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在低空经济这一新兴赛道,普宙科技以无人机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其研发的产品与定制化解决方案已覆盖全球300余个城市,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注入关键动力。

在湖北,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日益成型,构建起“武汉研发、鄂州转化、都市圈生产制造”的联动格局。这种跨区域协同创新模式,优化创新空间布局,让分散的创新力量形成“1+1>2”的聚合效应,更缩小了区域创新差距,为湖北全域创新能力提升注入强劲动能。

汽车之“智”:技术反哺出海,赋能全球新格局

在武汉经开区的东风岚图工厂内,5G全连接生产线贯穿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精密运转的机械臂与数据化管理系统,勾勒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的图景。而更引人关注的是,东风岚图向东风日产输出“三电”总成、混动技术,这个转变,道尽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输出”的艰辛与底气。

如今本土品牌凭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突破实现角色转变,源于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政策与企业协同发挥产业和市场优势,更得益于开放合作推出“出海”。

从亚洲到美洲,从欧洲到非洲,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在全球范围内落地见效。这生动说明,中国的科技创新之路并非“独善其身” 的封闭路径,而是以开放姿态融入国际合作,通过共享发展机遇,推动构建成果共享、生态共筑、利益共赢的全球创新格局。

未来之“机”:具身智能领跑,抢占赛道新 C 位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下,智能制造成为未来产业竞争的核心赛场,湖北以“智”为剑,在新赛道上突围。

在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30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分别搭建出超市、酒店大堂、咖啡店、奶茶店、便利店等10 余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场景,机器人轻松“拿捏”端茶倒水、用吸尘器清扫地面、整理超市货架、熨烫衣服、制作咖啡等事务。

武汉东智光谷具身智能工程公司的“光子”,更是将 “智慧” 与 “灵活” 融为一体——不仅会打太极拳、跳舞,其灵活度、体态控制等技术指标在国内领先,此外“光子”还应用了大模型,具备与人进行语音交互的能力。

从光谷实验室里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到东风岚图工厂的 5G 智能生产线,湖北正以“点上突破、面上联动”的智能制造布局,在未来产业赛道上加速奔跑。这种“硬核科技+传统产业升级”的协同模式,不仅让湖北在智能制造领域站稳脚跟,更引领着长江经济带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智能化、高协同性”转型。

从制造之“光”到汽车之“智”,再到未来之“机”,湖北以科技创新为纽带,串联起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在科创协同的 “聚合力”下,以开放创新的姿态,为全球产业协同与科技进步贡献“长江力量”。

(长江云记者 孙俊、胡傲蕾、石函  美编:向悦)

责任编辑 胡傲蕾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