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办结百余起纠纷!武穴这样守护“劳有所得”
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法治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2025年以来,武穴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积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立足职能、主动作为,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助力维护劳动者权益“安心行动”,通过多项务实举措,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有效筑牢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法治防线。
一、畅通绿色通道,高效化解劳动争议
为切实减轻劳动者维权成本、提高纠纷化解效率,武穴市法律援助中心开辟涉劳动争议“绿色通道”,设立专门服务窗口,提供法律咨询、调解、公证等“一站式”服务,显著缩短办事周期,提升服务效能。2025年以来,中心累计为企业及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596余次,成功调解涉企劳动纠纷百余起。例如,2025年9月10日下午,武穴市三位农民工赠送“法律援助助民忧 讨回薪资显担当”锦旗一面,感谢武穴市法律援助中心和湖北道辉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援助,为他们成功追讨回工资2万余元。武穴法律服务所周艳林通过非诉帮农民工吴佳盛成功讨回被拖欠的8000元工资,既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也为企业避免了诉讼带来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深化法治宣传,提升劳动者法律素养
中心持续开展“送法进万企”系列活动,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及普法志愿者深入企业,通过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现场咨询等形式,面向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规。全年累计发放《员工权益保护指南》《企业法律知识手册》等宣传材料800余份,有效增强了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和企业规范用工意识,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
三、开展“法治体检”,防范化解用工风险
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中心多次组织律师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重点排查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工资支付、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合规性问题,提供个性化法律意见,助力企业健全内部治理和风险防控机制。例如,通过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新规、分析典型劳动纠纷案例,帮助企业精准识别风险点,完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发生,为企业稳健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四、强化法律援助,保障劳动者实质公平
对经济困难的劳动者维权案件,中心依法放宽经济困难审查标准,简化审批程序,优先指派专业律师提供代理、辩护等法律服务,确保劳动者“打得起官司、走得通程序”。在涉及工伤赔偿、拖欠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案件中,法律援助不仅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也促进了用人单位依法履职,维护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正义。2025年,通过法律援助成功办结10多起群体性劳资纠纷案,武穴市法律援助中心以非诉讼调解方式成功解决十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纠纷案,为10名农民工依法追讨拖欠工资87595元。聚焦新就业形态人员(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开展精准化、专业化法律援助服务。例如:小明与“饿了么”配送业务代理商速达公司(化名)签订劳务合同,成为一名全职外卖骑手。同年12月,小明在执行公司安排的配送任务时意外受伤,可速达公司随后出具的离职证明中,却明确写着“解除劳动关系”。一边签劳务合同,一边提“劳动关系”,速达公司的矛盾做法让小明犯了难。走投无路的小明向武穴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法援中心迅速审核,认定其符合援助条件,当即指派武穴法律服务工作者周艳林承办此案。在周艳林的帮助下,小明向武穴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小明与速达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仲裁委支持了小明的请求,可速达公司不服,又将小明诉至武穴市人民法院。庭审中,速达公司以“双方签的是劳务合同”为由,否认劳动关系。但法院并未被合同名称牵着鼻子走,而是聚焦劳动关系的核心特征展开审理。结合证据,法院认定小明的配送工作是速达公司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日常需严格遵守公司的配送时间、服务标准、考勤制度,劳动报酬也由公司定期足额发放,这种“人身依附+经济从属”的关系,完全符合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最终,武穴法院依法判决:确认小明与速达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此案的判决传递出明确信号:认定劳动关系,关键看实质,而非合同名称。用人单位想靠签劳务合同“甩锅”用工责任,在法律面前根本行不通。这一判决不仅为外卖骑手等新业态劳动者筑起法律屏障,更给类似案件审理提供了清晰参考,推动新业态用工更规范,让劳动市场的公平正义真正“落地生根”。同时,定期开展维权案例复盘与经验总结,针对复杂疑难案件形成标准化处理流程,将重点群体维权成功率提升至90%以上,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劳动争议裁前调全覆盖,减轻劳动者维权成本
法律援助中心在人社局设立劳动纠纷调解工作室,邀请乐金冈、周艳林参与裁前调解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劳动纠纷制定个性化调解方案,提高调解的针对性和成功率。通过强化调解前置程序,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将60%以上的劳动纠纷化解在诉前,有效减少劳动争议案件积压,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
六、培育“法律明白人”,延伸基层服务触角
为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中心着力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全年培训“法律明白人”1130余人次,内容涵盖劳动法规、调解技巧、普法方法等。市司法局召开镇级政务服务工作人员法律咨询援助服务培训会,聚焦法律咨询援助服务核心内容,从基础概念入手,详细解读了法律援助的定义与重要意义,让参训人员深刻认识到法律援助在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关键作用。随后,培训围绕法律援助受理条件展开深入讲解,帮助参训人员精准把握受理标准,避免因条件判断不清导致群众诉求无法及时响应,这些基层骨干活跃在企业一线,及时排查化解简易纠纷、宣传劳动政策、引导理性维权,成为连接劳动者与专业法律服务的重要桥梁,有效提升了基层依法化解劳动争议的能力。
下一步, 武穴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将继续深化“安心行动”,扩大服务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推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持续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努力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感受到法治的温暖与力量,为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的劳动关系贡献更大力量。
通讯员陈可、周艳林
编辑:刘进军
责编:刘飞
编审:吴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