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荆楚大米一定会走向世界” 这场会上,院士盛赞湖北大米

长江云新闻  2025-09-18 10:43:22
分享到:

9月16日,2025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暨湖北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考察会在荆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稻领域院士专家、科研机构骨干及企业负责人等200余人齐聚荆州,围绕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新模式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会上,万建民、张启发、周卫院士,围绕水稻育种、绿色营养超级稻培育、植物营养学研究重点等作报告;熊栋梁、刘凯等专家,就长江中游稻田产能提升、优质食味籼稻品牌打造等分享成果。报告聚焦产业痛点,提出创新方案,引发热烈讨论。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监利市金草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核心示范基地集中展示的114个优质食味稻、高产优质稻、再生稻新品种,其中宁香粳9号、青香优261、常中优265、亚两优美香新占等新品种及播期调控、侧深施肥等配套集成技术获与会专家认可。在监利市毛市镇湖北省遵亿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虾稻示范基地,示范稻虾模式新品种、绿色高效生产及尾水综合治理技术,实现生态与收益双赢。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向长江云新闻记者介绍,荆楚大地在水稻产业发展上对国家贡献很大,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质稻米生产,正全力打造“江汉大米”品牌。湖北省农科院积极响应号召、贴合市场需求,开展了大量创新性工作,育成多个优质稻品种:鄂中5号是我国首个垩白度、垩白粒率双零的水稻品种,斩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华夏香丝外观出众且香味浓郁,荣获黑龙江国际稻米节籼稻组金奖;E两优19这一优质杂交稻兼具高产与优质特性,入选2024年全国十大名优新稻;弘润109耐热性一级,即便在高温环境下品质仍能达到部标一级米,这些优质品种为“江汉大米”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荆楚大米一定会走向世界”谢华安院士说道。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副研究员刘凯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从“吃饱”到“吃好”成为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省农科院围绕这一需求开展了多方面工作。在品种选育上,重点聚焦三个方向:一是培育口感更佳的优质食味水稻品种,满足中高端大米市场需求;二是选育优质高产兼顾的品种,保障日常消费供给与产量稳定;三是研发功能性品种,如对糖尿病患者友好的低GI水稻“糖友1号”等,助力健康饮食。同时,在种植端采用“减氮控磷、增钾补微”的方式提升稻米品质,为后续加工提供优质粮源,这些研究与实践,为推动长江中游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项青 万力源 通讯员 杨文 谢娅)

责任编辑 徐珊珊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