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穿越时空 “桥”见随州

长江云新闻  2025-09-16 19:44:04
分享到:

日前,随州白云湖夜游项目正式运营,市民游客乘上游船走一走,在湖面与岸边绝美夜景映衬下,那些自带古装剧情的情景演绎,仿佛带你穿越到一个繁华盛世的古代中国。不过许多游客可能还不曾留意到,“穿越”一词在白云湖夜游当中可是实景演绎,而不只是依靠想象来完成的,不信来瞧桥。

在白云湖府河大桥下方的桥洞里,由声光电组合,经整体设计形成的一只如同幻象一般的大眼睛,那就是穿越时空隧道的入口了,随着穿桥而过的音乐响起,桥的另一边又是一幅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全新画卷,人在船上游,船从桥下过,绚丽的光影交织袅袅升起的水雾,如梦似幻,是不是感觉自己真的穿越了一回呢?

作为一座依山傍水的园林城市,过去,桥在随州城区只是一种交通连接纽带,而今,桥不只是交通的一部分,还是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座大舞台。从千桥一面,到桥桥众生别具一格,桥在随城的这种功能性变化,也正是随州城市更新、能级不断提升和跨越的具象见证。

在随州,如果你仔细瞧桥

就会发现每座桥都有自己的style

夜晚的桥虚拟缥缈

白天的桥更多一份美景写真

夕阳下青草边 㵐水河畔

斜拉索似蝴蝶振翅

编钟造型的路灯俯瞰着河水静静流淌

火焰一般燃写着烟火人间的壮丽诗篇

在随州

河与桥是镌刻时代的笔墨

用崛起和焕新诉说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的不仅仅是景

更是随州稳步向前的发展征程

老桥焕新:从“通行刚需”到“景观地标”

若要追溯随州桥梁的“初心”

上世纪60年代末建成的㵐水一桥

与70年代初的涢水一桥

是绕不开的起点

彼时的随州,河流是交通的阻隔,“撑船过河”“漫水桥蹚水”是老一辈人的共同记忆。直到这两座钢筋混凝土大桥相继落成,㵐水、涢水两岸才算真正“连”了起来——它们承载着随州最早的“跨河梦”,也见证了城市从“临河而居”到“跨河发展”的第一步。

老㵐水一桥建设于1967年,6000多人肩扛背驮,用一年多时间建起了随州第一座高桥。2015年,老㵐水一桥经专业机构检测为五类危桥。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其拆除重建。2016年11月22日,老㵐水一桥实施爆破,拉开了新桥的建设序幕。

新㵐水一桥是在老桥原址上建造的,其设计灵感来源于随州市花——兰花。2018年,新桥以“蝴蝶兰”斜拉造型亮相,双向六车道的宽阔桥面、似市花绽放的设计,让它从“单纯通道”变成了城市地标。同年,涢水一桥也完成改扩建,8米宽的旧桥面拓至25米,老桥换上“新筋骨”,依旧是连接城区的重要脉络。

新㵐水一桥全长268米,桥宽32米,为双向六车道,两侧各修一条2.5米人行道和景观带,设计时速为40公里,使用年限为100年。这座桥也被誉为随州城区最漂亮的桥梁,堪称桥界的颜值担当。

岁月如梭,今年5月13日通车的新㵐水二桥为随州交通动脉再添强劲动力。这座1992年建成的老桥,曾是随州人往返东西的“必经之路”,2023年拆除重建时,不少市民特意来拍照留念。如今新桥以“挂篮施工连续刚构桥”的新姿态亮相,240米的桥身、双向六车道的设计,不仅让通行效率翻倍,更用现代建筑美学,为老河道注入了新活力。这些老桥的“新生”,是对岁月的致敬,更是对生活的升级。

新桥崛起:从“城市联通”到“文旅赋能”

当老桥在焕新中延续使命

一批“自带文化基因”的新桥

正让随州的“桥名片”愈发亮眼

2011年建成的编钟大桥(原波导大桥),从诞生起就带着随州的“文化烙印”——桥上的路灯是迷你编钟造型,桥身线条暗合青铜编钟的韵律,如今它不仅连接着高新区与城南新区,更是让外地游客刚下高铁,就能触摸到“编钟故里”的文化温度。

2020年通车的桃园大桥,则把“桥梁美学”拉到了新高度。这座悬索桥横跨㵐水河,钢缆如长虹卧波,桥面似玉带凌波,不仅缓解了㵐水二桥的交通压力,更成了市民拍照打卡的“网红地”:春日拍桥与樱花同框,秋日摄夕阳映悬索,夜晚看灯光勾勒桥身曲线,桃园大桥用“景观+功能”的双重属性,证明桥梁也能成为文旅场景的一部分。

而正在建设中的漂水河大桥,更藏着随州“以桥促产”的新思考。作为一级公路标准的新桥,它双向四车道的设计不只是为了通行,更是为了串联万店镇产业园与城区——未来大桥通车后,产业园的货物到城区车程将大幅缩短,周边乡村的农产品也能更快“进城”,一座桥,成了连接产业与民生、城区与乡镇的“经济纽带”。

桥见随州:从“过河”到“赏景”,读懂城市的生活温度

随州人对桥的感情

从来不止于“走过去”

更不在于“停下来”

而是在一朝一夕一去一来间

感受城市的温度与脉搏

清晨的舜井大桥上,晨练的老人沿着步道散步,看白云湖的水波映着朝霞——很少有人知道,这座1995年建成的大桥,不仅连通了城南与主城区,更拦水成湖,让随州多了一处“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美景,奠定了城市向南发展的基础。

午后的府河大桥旁,常有家长带着孩子驻足,一边走一边讲述曾侯乙编钟的历史。如今的府河大桥与舜井大桥、编钟大桥并肩横跨白云湖,成了市民“环湖游”的必经之路——骑行、散步、赏湖景,桥梁串联起的不只是交通,更是随州人的日常幸福感。

傍晚的青年路大桥上,下班的车流与散步的人群互不打扰。这座2015年建成的大桥,连接着老城区与擂鼓墩区域,双向六车道的设计让通勤更顺畅,而桥边的步道,成了市民“饭后消食”的好去处,这座桥装下了随州的烟火气与文化味。

桥见随州,见的是岁月,更是深情

桥,跨越两条河

连接着随州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它们当中,有的承载着千年文脉

让我们不忘来时路

有的装满了市井烟火

让我们感受生活的温度

有的则架起了发展的通道

让我们期待更美的明天

(长江云新闻记者 雷少军 张燃 通讯员 张杰 刘青松 周进)

责任编辑 徐珊珊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