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潘家湾镇四邑村:用好议事协商“金钥匙” 绘就乡村善治新画卷
嘉鱼潘家湾镇四邑村
用好议事协商“金钥匙” 绘就乡村善治新画卷
近日,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村民周明奎在树荫下摇着蒲扇,和邻居们聊起这些年的变化时笑着说:“以前光是随礼,一年就得两万多,现在好了,人情负担轻了,钱包鼓了,邻里关系也更纯粹了。”
这个曾经被“周岁酒”“升学宴”“新车宴”等五花八门“无事酒”裹挟的村庄,如今已经焕然一新。
8月底,记者走进四邑村,整洁的村道、绿树成荫的庭院、欢声笑语的文体广场,处处洋溢着文明新风。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以议事协商为抓手,让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为基层治理的典范。
党建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四邑村地处嘉鱼县西北部,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1108户4207人,耕地面积1.4万亩。面对人口众多、居住分散的特点,如何实现有效治理一直是个难题。
“我们探索建立了‘村级党组织—村湾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让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村党委书记介绍说,村党委统筹组织群众开展“村湾夜话”,商议推选村湾党支部和村湾理事会成为村湾治理的核心枢纽。
如今,通过“六步工作法”,四邑村创新推行“户长制”,选出46名中心户长,采取“十户一联”服务机制,确保每家每户都有人联系、有人服务。
这些户长成为政策的宣讲员、困难的协调员、家庭的代办员和致富的领头人。村民有事直接找户长,户长解决不了再逐级上报,形成了高效顺畅的治理网络。
“我们好比一个‘大家长’。”四邑村4组户长许波说,“每周中心户长都会到对口联系的每家每户走走,如果遇到小问题党员群众相互帮忙解决,遇到大问题则找村党支部、镇党委政府帮忙解决。”
四邑村的村“两委”和村里的中心户长“日碰头、周会商、月小结”,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近期已完成和收集来的民生问题。
村民王大爷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办个事要跑好几里路,现在跟户长说一声,很多事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我这个月的养老金就是户长帮忙领取送来的。”
移风易俗让乡村回归淳朴本色
提起过去的“无事酒”,村民们直摇头。如今在四邑村,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过去最严重的时候,有人一年要赶50多场宴席,随礼支出占到家庭年收入的三成以上。村民周大姐回忆道:“那会儿整天想着怎么凑份子钱,邻里关系都变味了。”
转变从一场场“村湾夜话”开始。村民普遍反映人情负担过重,连小事都要办酒,希望村里管一管。
以往村里普通家庭年随礼支出高达2万元,压力很大。为此,四邑村村“两委”迅速行动,将整治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列为工作重点。
通过20余场“村湾夜话”,收集130余条建议,最终形成“312510”约定:“3”即婚丧嫁娶和生育这三件大事可操办,“1”即一次宴请,“2”即两百元礼金上限,“5”即五百元每桌标准,“10”即十桌宴席为限。
约定好不好,关键在执行。四邑村推选出9名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村民担任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监督村民宴请事宜。
党员干部和中心户长带头签订承诺书,践行约定,发挥引领作用。二组中心户长田亮的两个孩子都没办周岁宴,他说:“作为党员,就要带头打破旧习俗,树立新风尚。”如今,大操大办的少了,攀比浪费的少了,村民的人情负担减轻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
据测算,以婚礼为例,约定推行后,四邑村村民的操办费用从过去的5万元至8万元大幅降至如今的2万元至3万元,降幅达60%。
村里还着力念好“学、写、评、送、亮”五字诀,开展“家风家训亮家门”活动,号召妇女及家庭积极发掘家庭特征,制定或选取符合自己家庭实际情况的家规家训。
民主协商让人人共享美好生活
每天中午,四邑村幸福食堂里饭菜飘香,老人们三五成群地来这里用餐。“两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以前吃饭总是凑合。现在好了,每天都能吃到热乎的可口饭菜。”75岁的李奶奶笑着说。
幸福食堂的建成,得益于“村湾夜话”收集到的群众意见。村里通过“镇上补一点、部门帮一点、集体给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方式,仅用2个月时间就建成了这个惠民工程。
村里还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将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项目,村民可用积分兑换餐券和游泳券。每月开展“最清洁家庭”“最美庭院”评比活动,让村民既得实惠又有面子。
如今的四邑村,不仅建成了医养服务驿站、运动健身中心等设施,还每年举办村BA篮球赛、乡村村晚、羽毛球赛等文体活动。村民自发组建了10支志愿服务队,参与环境整治、互助养老等服务。
产业发展也没落下。村里培育了26个经济组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蔬菜产业,培养了31名蔬菜经纪人。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7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7万元。
傍晚时分,文化广场上传来阵阵喝彩声。村民们自编自演的采莲船表演正在上演,节目内容正是移风易俗带来的新变化。晒谷场上,乡亲们聊的不再是谁家要办酒,而是谁家种了什么新品种,谁家孩子考上了好大学。
从“人情债”到“文明风”,四邑村用实践印证了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价值。如今,四邑村不仅村庄“环境美”,而且里里外外“风尚美”,家家户户“日子美”,人人都讲“内在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