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新农人李亚红:10年电商 把一碗米做成3亿元大生意
在荆门京山,新农人李亚红大学毕业后返乡深耕电商10年,带动家乡的京山桥米畅销全国,如今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合作农户超百家,成为全国农村电商的典型代表。一起来认识李亚红,看她如何借助互联网,带领家乡农产品走出新路。
眼前这位正在进行直播带货的主播,就是京山农村电商的领头人李亚红。10年前,刚刚从杭州大学毕业的她,没有留恋大城市的光鲜,反而选择回到老家湖北京山,和父亲一起投身农业。
京山绿丰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亚红:因为我觉得我们京山桥米,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金字招牌,我是一名农二代,所以我上大学那个时候,就希望能够把家乡好的农产品让更多人知道。
回到家乡没多久,李亚红就敏锐地发现传统销售模式有瓶颈。她果断引入电商,成立运营中心,带团队赴杭州、上海等地学习平台运营。很快,订单从全国各地涌来,渠道稳了,客户多了。
京山绿丰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清阳:她回公司参与管理以后,首先从互联网为切入点,从优质稻种植、品牌打造、市场推广等方面,为公司的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销售渠道找到了,还需要优质农产品作为支撑。为此,李亚红挨家挨户登门拜访,通过举办优质稻推广会、免费赠送秧苗等手段获得了种植户信任,并与100余家达成了合作协议。通过统一水稻选种、智慧化育秧等模式进行“一站式”科学管理,一改此前种植户们“各自为战”的局面,农户种植的优质水稻通过统一的加工后上线到电商平台,直接发往消费者手中,打通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销售客户端的最后一公里。截至今年8月,李亚红的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600多万件,销售额超过2亿元。凭借亮眼的销售成绩,李亚红的“产业融合新稻路”销售模式入选2025年全国农村电商典型案例。
荆门京山市王畈村种粮户 王成:我们合作了有七八年了,从最开始到现在 (产量),肯定有一个上涨的过程,确确实实享受到了智能育秧和社会化服务,让老百姓劳动强度减少了,节省了开支。
桥米销售打响之后,李亚红没有停下脚步。她又着手打造香菇、木耳、白花菜等京山特产矩阵,持续传递京山的农耕文化与健康生活理念。如今,她正积极培训更多新农人,孵化电商团队,招引志同道合的伙伴。
京山绿丰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亚红:我们不仅要讲好我们的京山桥米故事,更要拓宽我们的销售渠道和我们的销售品类,更要把我们京山的风土人情和我们这边的一些特色优质的农产品,让更多人知晓。
目前,京山市正全面推广“李亚红模式”,通过智慧种植、订单农业和电商运营的组合策略,推动六个电商产业园升级,打造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电商产业集群。
荆门京山市商务局党组书记 马卫华:加强与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协作,加强京山桥米、京山禽蛋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以电商助力京山农产品迈向全国市场。培养更多李亚红似的京山农村电商带头人,以京山农村电商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走出新路径。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成汉 毕然
京山台 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