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第一股进军新赛道,为何首选东西湖?
有“中国商业第一股”之称的武商,在今年开启了与零售巨头山姆的正面“对垒”——旗下第一家会员制商店——WS江豚会员店在东西湖开业。
这是武汉首家本土会员制超市。
多重buff叠加,让外界对WS江豚会员店选址倾注了更多目光。与选址中心城区和功能区的山姆不同,WS江豚会员店落在了东西湖。
如果从1959年友好商场(1966年更名为“武汉商场”,简称“武商”)在汉口开业算起,这已是武商深耕武汉的第66个年头。
此前,武商在武汉的重大布局也都青睐人、财、物更密集流动的中心城区:最初的友好商场位于解放大道中段,2007年总经营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的武商“摩尔”商业城选址江汉区,投资超120亿元的武商梦时代商业体则在武昌区开业。
这一次
被选中的为什么是东西湖?
WS江豚会员店交通区位优越。
“东西湖区显著的物流枢纽优势与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是项目落户的核心决策因素。”这是来自WS江豚会员店店长周立宪的回答。
进军仓储会员店,被业内视为武商在传统业务承压下的一次关键转型。而WS江豚会员店是第一步棋。
相较传统的商超模式,仓储会员店是一种毛利率与用户黏性“双高”的高端零售业态。
但同时,也意味着武商不得不与山姆、Costco等仓储会员老牌玩家正面竞争。
WS江豚会员店。
1996年,就在“鄂武商”拿下“中国商业第一股”名号4年后,山姆在深圳开出了中国第一家会员店。
而到了2014年底,随着武汉硚口区山姆的正式开业,山姆已经迎来华中第一家、中国第11家门店。
仓储会员模式的多年深耕,为山姆积累了一套极致的供应链体系,这也是山姆最大的竞争优势。
山姆一供应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提高仓储效率和保障供货稳定,山姆对物流的要求会精确到某一天。
甚至,山姆的澳洲牛排可以控制在72小时左右直达货架。
所以,武商想要在仓储会员模式中分得一杯羹,必然需要更高效的供应链和物流配送体系。
这正是东西湖作为华中物流枢纽的优势所在。
如果你在武汉线上购物,会发现无论商品在哪座城市发货,到达武汉的第一站大多在东西湖区。
那是因为,顺丰、京东、中通等快递巨头都在这里设置了区域转运中心。
商品从外地送抵武汉,无外乎航空、水运、铁路、公路四种方式,而东西湖恰恰具备“铁水公空”的多重优势。
东西湖毗邻武汉天河机场。空运商品落地武汉,不到20分钟就能送到东西湖域内。此番开业的WS江豚会员店,驾车前往武汉天河机场仅需半小时。
如果是大宗货品,通常还会选择水运。
东西湖区内的航落口港是汉江流域内最大的散货码头,顺汉江而下便能通江达海。
哪怕是从欧洲走铁路运抵武汉的商品,第一站也是东西湖区——中欧班列(武汉)第一首发站吴家山中心站就在东西湖。
以中欧班列(武汉)始发站为核心的国家陆港枢纽。
这些商品抵达东西湖后,密密麻麻的公路又将作为毛细血管,把它们送达武汉的每一个角落。
《东西湖招商推介手册》显示,东西湖全区公路里程已达到1214公里,是湖北公路密度最高的区域。
便捷的交通,让东西湖区成为物流、人流、信息流交汇点,构成了WS江豚会员店强大供应链的基底。
高效的物流和运输网络,也让东西湖企业成为武商等大型商超的优先选择。
驱车走在临空港大道上,随处可见红色拖挂车、小货车。在十字路口一眼望去,一定可以看到车身上某家物流公司的名字。
物流车在岔路口分流,驶入不同的物流基地,一旁的招牌上,往往印着“物流”“运输”“储运”“快运”等字眼。
其中一批印着“安捷物流”的白色半挂货车,会从临空港大道拐入团结街,再左转进八方路,最终停在湖北安捷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捷物流”)的物流园区里。
湖北安捷物流有限公司。
2015年左右,安捷物流成为武商的物流配送商,同时承担中百、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商超的物流配送。
2024年,安捷物流获得国家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认证,是覆盖快消行业全品类客户的优质供应链企业。
走进安捷物流20000平方米自有园区,上千辆物流车来回穿梭。很难想象,2001年成立的安捷物流只有一间办公室,董事长冉建波还是一名跑运输的个体户。
和安捷物流一样,当时东西湖乃至武汉的物流产业集群也尚在襁褓。
2005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我国第一批共26家A级物流企业名单时,还看不到武汉企业的身影。
当时的报道指出,早期东西湖区的物流业经历过一段时期“小、散、乱、弱”瓶颈制约,传统物流业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
于是,东西湖开始规划布局总面积达19平方公里的东西湖区综合物流园区,建立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保税物流、多式联运四大板块。
其中,现代物流产业板块引入华航长盛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区域总部和以顺丰、中邮、圆通等快递企业,形成东西湖区的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的雏形。
中通快递华中总部基地紧邻107国道。
20年间,外来企业陆续布局,本地企业也拔节生长。
据统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已公布39批A级物流企业名单,武汉已有527家物流企业入选,仅东西湖区就分布了258家。
产业的集群效应,让领域内很多企业也像武商一样,将布局华中的关键一站放在了东西湖。
“我们最终来到了东西湖。”田先生是苏州一家饮料货运代理商,他透露,公司近期准备拓展一款新品的华南市场,但新品产地在内蒙古。要销往华南,必须在中部寻找物流中转站。
武汉成为首选。而在武汉,“业内推荐最多的就是东西湖”。
一个区域物流产业不断发展成熟的标志,莫过于产业链的不断延长。
这样的成长,不断在东西湖区发生。
东吴大道西端,有顺丰在华中地区营运面积最大的物流基地——占地244亩的顺丰丰泰产业园。园区周围,分布着纸箱包装等上下游企业。
其负责人表示“最近的供应商在1500米范围内”。
顺丰冷链仓库航拍。
以冷链运输为例:园内顺丰冷仓从接单到打包发货只需2小时。
为什么这么快?冷链必需的冰袋、干冰、保鲜袋,都能在东西湖区找到供应企业。
从一家物流龙头企业,到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连接着生产和消费两端的物流产业,从来不是单一的业态。
而东西湖的物流产业,也正与不同产业深度融合。
丰泰产业园所在的走马岭街道,是物流服务业的集聚区,也是东西湖另一大主导产业——食品大健康产业集聚区。
沿革新大道,食品产业园区连线成片。
与丰泰产业园仅隔1公里,临空港增益国际智慧物流港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这个项目投资约60亿元,建成后将承载华中食品商贸冷链物流枢纽、供应链创新和商贸流通中心功能。
更细化的产业分工体现在更具体的规划中:
项目将包含临空港楚菜楚食数字展销中心、临空港增益数字云仓、电商直播产业孵化基地、全球冻品展销区、多功能智慧仓储中心、楚食文化广场、海鲜水产中心、厨具干调中心等功能中心。
基于现代物流的优势,农业和先进制造业,也在东西湖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
东西湖物流链延展,激活多元产业生态。
东西湖物流产业链的不断延展,印证了产业演进,交通与城市、经济的互动正在突破单一的运输局限,重构出业态更为丰富、功能更为多元的业态。
而无论是增益国际智慧物流港的建设,还是WS江豚会员店的落户,都是东西湖区物流产业向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升级,融入各行各业,最鲜活的例子。
文、图 - 陈冬艳 戴东辉
部分图片来源东西湖融媒图片资料库
一审 - 李冬
二审 - 宋亮
三审 - 陶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