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长江”:用心讲述 用“新”创作
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羌藏、巴蜀、滇黔、荆楚、湖湘、赣皖、吴越七大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共同构成了源远流长的长江文明。9月13日,在武汉举行的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启动式上,来自七大区域文化的代表登台,用新视听技术讲述长江新故事。
羌藏文化:数字光影传递源头脉动
在世界屋脊缔结人与自然的永恒盟约,羌藏文化正在书写雪域高原文明星火的传奇。青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牟洁身着藏族服饰,展开这里的视听故事。近年来,青海以镜头为笔,通过短视频记录雪豹的灵动,赛马会的呼啸,藏毯千年技艺的传承与革新……羌藏文化正以如长江奔涌般的生命力蓬勃生长。
图:青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牟洁讲述羌藏文化视听传播故事巴蜀文化:神秘三星堆对话现代科技
从麻辣火锅到川江号子,从古蜀文明到现代活力,巴蜀文化悠然活泼又不失锋芒。四川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杨畅讲述让沉睡文物“活”起来的故事。“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揭开了几千年前古巴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借助顶尖视听手段,人们得以深入发掘现场,与历史展开跨越千年的对话。巴蜀正在捕捉流域文明的“基因片段”,用有温度、有创意、有深度的视听语言去讲述长江的“微表情”与“大心跳”。
图:四川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杨畅讲述巴蜀文化视听传播故事
滇黔文化:山水之间的多彩传播
滇黔地区蕴藏着多彩斑斓的民族文化。贵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胡丹身着民族服饰手持凤冠冰箱贴,讲述民族文化如何借力视听科技走向世界:《有朋自远方来》将国际友人请进村寨;《叙非遗》让深山的工艺瑰宝走向世界;贵州“村超”足球从乡村踢向世界,苗绣华服亮相国际T台。视听为桥、文化互鉴,滇黔文化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握手,与未来相约!
图:贵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胡丹讲述滇黔文化视听传播故事
荆楚文化:千年编钟奏响现代强音
从屈子行吟到曾侯乙编钟,从云梦秦简到虎座凤鸟,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符号为视听创作者提供了源头活水。今年4月,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荆楚文化讲述者阿喆现场手持编钟复制品演奏,讲述新时代的荆楚文化叙事:如今,荆楚文化正通过微短剧、短视频等多元视听形态持续破圈。越来越多创作者借助新技术、新平台,助力楚风华韵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千万粉丝达人阿喆讲述荆楚文化视听传播故事
湖湘文化:千年文物化身流量符号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深植于这片土地。湖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王尧手持以表情包爆火出圈的“大禾人面纹方鼎”文创,讲述湖湘文化的创作故事:《一念·辛追梦》以数字唤醒“睡美人”辛追夫人;纪录片《岳麓书院》热评如潮;“中餐厅”风靡海外……湖湘文化正以“既传统又新潮”的姿态频繁“破圈”。
图:湖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王尧讲述湖湘文化视听传播故事
赣皖文化:红色基因照亮时代叙事
赣皖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摇篮,如今正借助动画IP等技术激活红色记忆。江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林淑云讲述了这里的新时代叙事:电视栏目《跨越时空的追寻》成为党史宣传的创新典范,纪录片《民族之光》生动讲述12位新四军将领的革命岁月,动画IP《长征先锋》用新视听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长江流域的红色文化,在光影里奔涌,汇聚成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磅礴力量!
图:江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林淑云讲述赣皖文化视听传播故事
吴越文化:园林与昆曲中的江南美学
长江的这滴水,终于没入吴越文化的肌理。短视频达人邱石(@暴走呆崽)以诗意的语言描绘吴越文化的精致与包容。她从园林静景讲到水乡雅致,从昆曲悠扬讲到江南风韵,呼吁每个人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只需举起手机,就能让千年文化在指尖焕发生机。”
图:短视频达人邱石(@暴走呆崽)讲述吴越文化视听传播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造就了从雪域高原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为视听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视听工作者们将以视听为笔、以文化为魂,运用新视听手段、新传播方式,书写长江文化新时代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