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山里有个“乡巴克” 村里有座博物馆
沿着随县大洪山风景区珍珠泉村的田埂漫步,一座红砖墙建筑格外惹眼 —— 斑驳的墙面留存着时光印记,通透的落地玻璃门又透着现代气息。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座荒弃十年的养猪场,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博物馆。
随州市随县长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陈刚:通过修旧如旧,将这里打造成集图书阅览、民俗展陈、观影休憩、自然研学、文创开发、轻咖餐饮的公共文化空间,这里不仅成为大洪山地区网红打卡地和长岗镇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也成为村民日常休闲放松和小朋友玩耍、学习的好去处。自7月份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万余人。
推开门,暖黄灯光下,4000余册自然博物类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墙上各种动物标本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馆内一角,孩子们围坐在桌前画画做手工,除了吸引本地村民,这座乡村博物馆更成了外地游客的“必打卡点”。
随州市随县长岗镇中心小学学生 王梓煊:这里可以看书 可以看蝴蝶 还可以做手工、画画。
武汉游客 刘玉婷:我觉得在这里玩一天的话,跟城市的那种博物馆还是有区别的。不光是这种书香的氛围,然后还有咱们自然的一个美景的一个相互辉映,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独特的体验感,源于博物馆“不止于展”的定位。馆内不仅陈列着介绍大洪山的书籍、物件和动植物标本,还开辟了文创空间与DIY工坊。植物印花手提袋、珍稀动物冰箱贴等十余类文创产品备受青睐,游客还能亲手制作动植物标本,深度感受大洪山的自然与文化魅力。
随州市随县长岗镇珍珠泉村乡村博物馆主理人 王雪平:游客来了不仅能观赏购物,还能 DIY 动植物标本。后期我们还计划把大洪山的中草药文化也引进来,让游客走进博物馆,就能全方位了解大洪山。
从荒弃猪圈到文化地标,珍珠泉村的乡村博物馆只是随州盘活闲置资产的一个缩影。目前,随州已推动20余处闲置农房、废弃厂房“华丽变身”,这些藏在山水间的“新空间”,既守住了乡村的乡愁记忆,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持久活力,更让“绿水青山”变成了带动村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燃 周科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