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抱娃一手执笔,26岁妈妈二次考研圆梦武科大
“不要因为身份或年龄框限自己,无论年纪、身份,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和自由。”近日,26岁的赵小雅在经历两次考研奋战后,终于如愿以偿,即将以“研究生妈妈”的新身份步入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攻读视觉设计与传达专业。
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后,赵小雅与丈夫在武汉定居。怀孕期间,不甘于时间流逝的她,渴望自我提升,毅然决定考研。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预产期提前让她在产后最虚弱的月子期间迎来了第一次考试。身体的疲惫与新生儿的啼哭,让她难以专注,一战失利。
这次失败,加上新手妈妈的身份,让赵小雅一度陷入迷茫。当她决定二战时,耳边不乏质疑声,内心也备受煎熬。“我纠结了很久,觉得自己学也没学好,娃也没陪好。”在“好妈妈”和“追梦者”两个角色间拉扯,让她深陷自责与愧疚。
就在赵小雅摇摆不定时,她的家庭筑起了最坚强的后盾。母亲从老家赶来,专心帮她带娃,并坚定地告诉她:“你肯定能行!不用在意外界的眼光,专注于自身的成长就好。”拥有博士后学历的丈夫,则在赵小雅因知识点繁杂而焦虑时用自己的科研经历开导她:“考研就像做实验,结果未知,但过程本身就是收获。去做了,总会有结果;可若是不做,就永远一无所有。”为了帮她解压,家人会在周末安排户外烧烤或露营,丈夫也会在她心烦意乱的夜晚,带她去吃大餐、看电影,让紧绷的神经得到短暂的放松。
有了家人的全力支持,赵小雅心无旁骛,为自己制定了严苛的时间表。每天清晨六点半,她准时起床,挤上地铁去自习室,一学就是一天。中午,她会雷打不动地与家人视频,看看女儿的笑脸,那是她最有效的“充电”方式。晚上七点回家,她会先花两小时陪伴女儿、哄她入睡,之后便继续挑灯夜战,画专业课手绘、背英语单词。
考研结果公示那天,公公婆婆比她还紧张,第一时间查到喜讯后激动地向她报喜,全家人的祝贺红包也立刻“刷屏”了微信群。“回头看,真的很佩服那个没有放弃的自己。”赵小雅感慨。
对于未来,她充满期待。“武科大学术氛围好,离家也近,能让我更好地平衡学业与家庭。”她计划在读研期间专注于学术,多发表论文,弥补本科时的竞赛空白。同时,她也希望在女儿上幼儿园前,能给予她一个最快乐的童年。对赵小雅而言,这张录取通知书不仅是一次学历的提升,更是一次自我价值的证明。“‘妈妈’不是身份的枷锁,而是带着爱与责任、奔赴更广阔世界的铠甲。”赵小雅说。
(来源 逐浪新闻 记者 杨均 通讯员 徐湘颖 陈佳璇 编审 刘波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