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聚焦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 | 让滚滚长江不断迸发新潮

长江云新闻  2025-09-11 20:07:51
分享到:

湖北,是长江干流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让我们跟随记者行走长江,一同领略融合自然底色与人文特色的立体画卷。

千里长江千里景。眼前这片水草丰美的长江故道,目前已是全球最大麋鹿野生种群栖息地。湖北用30多年时间,书写了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

记者 赵黎黎:在信息指挥中心的大屏上,我们可以看到成群的麋鹿正在悠然自得地午休,当我们把镜头放大到55倍的时候,甚至可以看到它们被江水浸润的皮毛。

荆州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科长 杨涛:我们也埋设了很多探头。今年我们首次监测到了有一对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在这边营巢。

多年来,湖北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破解“化工围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推动长江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好转。截至2025年6月,麋鹿种群数量由当初的64头增加到4500头;截至2024年,旗舰物种川金丝猴种群数量由800多只增加到1681只;鳤鱼等消失多年的稀有鱼种重现长江,一幅万物共生共荣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奔腾的江,温润的水,涵养了自然,也孕育了灿烂悠久的千年文脉。在长江进入湖北界的第一站巴东,体验“豌豆角船”的游客络绎不绝。

恩施州巴东县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詹朝武:纤夫文化是向上、向善、向美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我们需要让它立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家住长江边,先民们最朴实的生活、生产、劳作,都是长江文化的源头。目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的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17个项目已列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专精特新”项目库;屈家岭等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千年遗址、文明印记在当下焕发新生。

文化需要铭记,更需要创新,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点亮”长江。自2017年首航以来,“知音号”已累计演出2400余场,接待全球游客超160万人次,成为世界读懂武汉的“第一扇窗”。

湖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余意峰:不断去创新新的文化形态,挖掘新的文化的时代的精髓和时代的精神。把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现代的产业业态与长江文化紧密结合。

记者 赵黎黎:登上甲板长江的美在此刻被光影重新定义,两岸的楼宇化身巨幅画幕,江面倒映着流淌的星河,在此刻人们在甲板上翩翩起舞,历史与现在无缝链接,续写着新时代的长江故事。

(长江云新闻记者 赵黎黎 王磊)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