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非遗”进校园 让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新学期开始,黄冈市黄梅县依托黄梅戏、岳家拳、黄梅挑花等地方特色文化,把“非遗”引进校园,特色课堂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在黄梅县第一小学的音乐教室,孩子们正在上新学期的第一堂音乐课。脚步微挪,指尖轻翘,咿呀之声唱响。这堂音乐课学的正是起源于黄梅的黄梅戏。
黄冈黄梅县第一小学黄梅戏老师 刘莎妲:平时会教他们一些戏曲的基本功,更多的是以一些耳熟能详的唱段、小剧目为主,他们现在已经可以作为一个戏曲的小演员上台表演了。
黄梅一小把黄梅戏融入到文化和艺术教育当中,构建了基础课程+社团拓展+实践展演的黄梅戏教学体系。学校安排了专业的黄梅戏老师任教,让孩子们从小就培养艺术情趣,提高艺术鉴赏力。
黄冈黄梅县第一小学党委书记 崔金江:许多孩子通过学习黄梅戏,性格从腼碘内向变得自信开朗了,也有很多的孩子在各级展演中展露头角。
站如松,卧如弓,出拳迅捷,脚步铿锵。在岳家拳传人雷超的带领下,孩子们的这套岳家拳打得虎虎生风。这是黄梅岳飞小学的传统课间操,功夫在身,孩子们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黄梅县岳飞小学岳家拳老师 雷超:岳家拳它的风格特点十六个字,“桩沉步稳、带气发声、拳架短小、技击实用”,在习练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可以将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黄梅是岳家军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岳家拳是黄梅县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岳飞小学将岳家拳的训练和传承和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分层级组建武术队,分批次创建精英队,参加全国的比赛,弘扬岳飞精神。
黄冈黄梅县岳飞小学校长 聂红杰:弘扬岳飞精神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弘扬精忠报国的精神,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近年来,黄梅县坚持立德树人实施五育并举的措施,发挥本土黄梅戏、岳家拳、黄梅挑花的非遗文化进小学,建社团,外出展演,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特色。
黄冈黄梅县教育局副局长 王敏军:我们贯彻国家“双减”工作要求,强化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效率,特别是在体育、艺术教育方面,我们重视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课程,引进了非遗文化进入学校的社团活动,打造一所学校一个特色的工作品牌。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骞 胡文超
通讯员吴慕枫 郑鉴锋 王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