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洪山区近3万平桥下空地变身全民运动新地标
当盛夏的阳光被桥体温柔遮挡,一片充满活力的运动图景正在桥下铺展——孩子们在绿茵场上追逐足球,汗水与笑声一同飞扬;市民们围在场边交流,享受着运动带来的惬意时光。谁能想到,这块紧邻铁路的运动空间,曾是武汉市洪山区烽火路与杨泗港快速通道交汇处,一块闲置多年、杂草疯长的“城市边角地”。
从“无人问津”到“全民共享”,这场跨越数月的“蝶变”,洪山区城管执法局不仅响应了“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城市空间复合利用政策,更是其以高标准建设、公益性运营的双重发力,为城市“边角料”空间注入民生温度,打造出一处惠及周边、辐射全区的全民运动新地标。
3万平米桥下空地“蝶变”,洪山新增运动空间
“这个足球场地蛮好,在桥下又凉快,每天带娃来上课,自己也能纳凉。”9月10日晚,在洪山区烽火路与杨泗港快速通道交汇处的桥下足球场地里,正在休息室等孩子训练的家长毛能能说道。
近日,位于洪山区烽火路与杨泗港快速通道交汇处东北角的3万平方米桥下空间完成改造,正式对市民开放,为周边居民增添了一处就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据了解,该桥下地块此前已闲置多年,因长期缺乏管养,地块内杂草疯长,各类垃圾、杂物堆积,不仅影响城市环境美观,也造成了空间资源的浪费。近年来,为响应城市空间复合利用相关政策要求,满足桥底空闲地开发为体育设施的民生需求,洪山区于2025年3月启动该地块综合整治工作。整治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对地块内的垃圾、杂物进行全面清理,平整土地、修复地面,逐步恢复地块整洁面貌。
随后,相关部门经过调研了解到,该地块附近3km内,足球和网球运动场地需求较大,但是场地不足,便决定将地块改造成运动空间,满足市民需求。
9月10日晚,记者在现场看到,足球场上,教练正带领小朋友开展足球训练,孩子们在绿茵场上奔跑传球,笑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一旁的标准网球场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地面平整、围网规范,可满足市民日常健身与专业训练需求。目前足球场已正式运营开业,网球场正在开业筹备阶段,未来将提供饮品售卖、器材存放等便民服务,进一步提升市民运动体验。
“这块运动场地辐射周边复地悦城、楚天雅苑、保利新武昌等十余个小区,惠及数万居民。”洪山区城管执法局市容秩序科负责人毕峰说道。
高标准建设赋能民生,打造体育新品牌
“我们建设标准全部参考赛事级别,希望可以让市民收获更专业的运动体验。”武汉市好燃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投资建设部负责人游铖说道。
据悉,该运动空间项目分两大区域精准规划建设,在杨泗港主桥跨京广铁路西侧桥下,聚焦足球运动需求,新建4片5人制及1片7人制足球场;在杨泗港通道北侧匝道内,则重点打造网球运动集群,规划建设12片标准网球场,全方位覆盖不同人群的运动偏好。
其中,12片标准网球场均配备4米高标准围网,同步设置裁判椅、休息椅等便民设施;灯光照明采用专业球场灯具,平均照度达500lux,可满足日间、夜间全天候运动需求;地面铺设硬地丙烯酸材质,兼具防滑、耐磨特性,保障运动安全与体验;在配套服务方面,规划建设了54个小汽车停车位,保障市民停车需求;同时打造144㎡的集装箱式服务前厅,提供器材存放、饮品售卖、休息补给等服务。
目前,项目所有建设内容已全部施工完成,还同步完成园路铺设、绿化种植、给排水及基础照明工程,构建起“运动+休闲”一体化的舒适空间。“当前,足球场已投入运营,网球场将于9月下旬承接青少年积分赛后正式推广运营。”游铖介绍道。
洪山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道:“这片高标准打造的桥下运动空间,不仅为洪山区盘活城市资源、补齐体育设施短板,更将以专业的场地配置、完善的服务配套,成为擦亮宜居洪山品牌的重要载体。”
“经营+公益”双轨并行,激活运动价值惠及民生
“今年7月,这片球场刚承办了市级晚报杯足球赛,平时还开着青训课堂,运营效果挺不错。而且因为在桥下,天气热的时候,不少市民也会来这儿纳凉、散步。”谈及洪山区杨泗港快速通道桥下足球场的运营情况,洪山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总监周舟介绍道。如今,这片藏在桥下的运动空间,正以“公益为基、经营赋能”的创新模式,探索多元化运营路径,让运动价值惠及更多市民。
据介绍,该片场地以洪山区青少年足球体育推广为基础,优先保障洪山区内足球校队的青训使用,已与周边洪山十小等16所中小学建立合作,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稳定的训练场地支持。针对零基础的青少年群体,球场还定期开设免费足球“嘉年华”活动,通过趣味游戏、基础技能教学等形式,降低足球运动参与门槛,激发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2025年暑假期间,球场还开设了3期足球训练班,吸引200余名学生参与,为暑期同学们提供了运动新场所。
在社会化运营层面,足球场则通过联动协作提升场地利用率。运营团队与毛坦公园足球场建立联动机制,在优先保障青训、公益活动场地需求的前提下,若有空闲球场,便面向社会开放租赁服务,满足市民日常健身、球队约赛等需求。“尤其到了下雨天,很多原本在毛坦公园足球场踢球的市民,都会转来这里,桥下的场地能遮风挡雨,很受大家欢迎。”周舟补充道,这种灵活的运营方式,既避免了场地资源浪费,也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便捷的运动服务。
“平时带孩子过来运动的时候,我自己也会在旁边跟着玩一下,蛮舒服的。”在空闲场地运动的孩子家长徐源说道。
为给市民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运营方专门安排专员定期对球场进行清扫保洁,确保场地干净整洁;每隔半年,还会定期补充场地内的黑色颗粒,保障运动安全性与舒适度;日常巡查中若发现颗粒缺失、设施小故障等问题,工作人员也会第一时间处理。
从服务青少年足球成长,到满足市民日常健身需求,洪山区杨泗港快速通道桥下足球场以“经营+公益”的双轨模式,不仅让桥下空间“活”了起来,更让运动的活力融入民生,成为推动区域全民健身、丰富市民生活的重要载体。
从桥下灰空间到“全民运动地标”,洪山区城管执法局在深化“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以“绣花功夫”盘活城市空间,让城市关键节点与边缘地带同步实现环境“焕新”,不仅为“宜居洪山”建设增添了鲜活注脚,更探索出一条“城市边角地”改造与“四线一口”整治协同推进的可复制路径。
这片桥下运动空间的蜕变,也是洪山城管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缩影——未来,洪山区将在持续激活城市微空间、落地民生项目的同时,深化“四线一口”环境长效管护,以空间“微更新”与环境“精整治”双轮驱动,推动民生“大提升”,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生活更有品质。
(长江云新闻记者 管根稳 通讯员 张泽君 朱仙红 谢卓维 袁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