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孝昌:深山执教四十载 点亮六千学子出山梦
在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的群山褶皱里,林业初级中学的晨读声伴着山风回荡了四十年。这声音里,始终有一个洪亮的嗓音穿透晨光——59岁的叶金泉,已在这方深山讲台坚守四十春秋。四十年间,他以校为家、以生为子,将 6500 余名深山学子送出大山,用一生的付出,诠释着人民教师“立德树人”的初心与使命。
时间回溯至2015年,林业初级中学正陷入管理松散、教学成绩下滑的困境。全校公认的“难题班”——九年级一班,成了校长王胜河心中的一块心病。思来想去,他将目光投向了学校最资深的“老教师”叶金泉。
“叶老师是我们学校最资深的老年老师,九年一班是全校老师都头疼的班级,我希望他能和我们一起打开学校新的局面。”王胜河的期盼,叠加着学生眼中的迷茫,让已年过半百的叶金泉暂时放下了“精力有限”的顾虑。“作为一名老师,职业责任感要求我必须挑起这个担子。”他说。
接下“难题班” 后,叶金泉干脆把家安在了学校。每天清晨6点,他总是第一个走进办公室,梳理当天的教学计划;深夜晚自习结束,他的办公室灯光依然亮着,要么在逐本批改作业,要么在为有疑问的学生耐心答疑。“叶老师都这么努力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 学生刘双双的话,道出了全班同学的心声。
在叶金泉看来,教师这份工作容不得半点敷衍。“教师本身是一份良心工作,责任感、事业心非常重要。我一生追求的,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人,用心浇灌这些祖国的未来。”
“教书”更要“育人”,是叶金泉四十年来坚守的教育理念,他始终坚持 “先育德、后育才”。曾经有一名成绩拔尖的学生,因从小被溺爱,养成了目中无人的性格,甚至当众顶撞老师。得知情况后,叶金泉没有简单批评,而是先后五次登门家访,一边和家长沟通教育方法,一边用真诚与耐心引导学生。最终,这名学生不仅学会了尊重与感恩,还顺利考入孝感高中。
“我们做生意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叶老师都帮我们考虑得很周到,有问题会及时解决。孩子能考上好高中,全靠叶老师的辛勤付出。”学生家长刘仁芳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老师要用爱心让孩子感觉到温馨,让孩子们的心热起来、暖起来。”叶金泉常说,把孩子教导成有爱心、懂感恩的人,比单纯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除了关注学生品德养成,他还格外重视家校沟通,倡导 “无手机校园”,组织教师定期家访,搭建起家校共育的桥梁。对于特殊学生,他更是倾注更多心力,用温暖与信任帮他们扫清学业路上的障碍。
“叶老师上课会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带我们学历史,课余时间我们有困惑向他请教,他也会耐心解答,我特别喜欢他。”学生万齐宝眼中的叶金泉,严厉又慈爱。
在同事眼中,叶金泉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大家的 “益友”。同科组老师梳理教学重点时,他会主动帮忙;同事需要代课时,他从不推辞;巡查校园的任务,他也常主动分担。更难得的是,他会把自己四十年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教师,帮大家少走弯路。
“叶老师身上有太多闪光点,一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这是值得我们传承的精神;二是他管理学生严慈相济的方法,特别值得学习;三是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尽力让每个孩子学有所成。” 同事刘志辉说,在叶金泉的带动下,学校教师团队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
“叶老师从教四十多年,一直站在教育第一线,是山区教育的守望者。他勇挑重担、兢兢业业、关爱学生、严以律己,为山区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王胜河对叶金泉的评价,是全校教师的共识。
四十年光阴流转,叶金泉从青涩的青年教师,变成了两鬓斑白的 “老叶”;四十年坚守,他把青春与热血都献给了深山里的教育事业。支撑他走过这四十年的,是一个朴素却坚定的心愿:“我也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希望这些孩子通过我的培养,能走出山区,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成就更美好的事业。”
四十年如一日,叶金泉就像一棵扎根岩石的大树,把根深深扎在深山,把爱满满洒在讲台,用知识的养分滋养着一株株“深山幼苗”。他用四十年的坚守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爱与责任,教师的使命是点燃梦想、照亮前程。在乡村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还有无数像叶金泉一样的乡村教师,他们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向每一位守护深山学子梦想的乡村教师,致敬!
(来源 孝昌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虹 陈泽润 审核 李健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