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赵先: 廿九载巡山护线 以铁军担当点亮秦巴

云上十堰  2025-09-10 09:45:01
分享到:

在十堰连绵起伏的秦巴山脉间有这样一位电力人:29年如一日与铁塔为伴、同银线同行,他从青涩学徒成长为输电铁军的“领头雁”;他带领班组攻克西十高铁供电工程等重点项目,用脚步丈量崇山峻岭,用汗水守护万家灯火。他就是十堰巨能输电工程公司线路工程一班班长、西十高铁220千伏项目部班长赵先,一位获评“2024年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的一线尖兵,更是一支“安全生产突出贡献班组”的领航者。

初心启航:从“学徒工”到“领头雁”,铁塔间筑牢信念

“1996年夏天,我揣着毕业证书到十堰巨能电力集团输电工程公司报到,这一干就是29年。”电话那头,赵先的声音带着对岁月的感慨,却始终透着一股坚定。初入职场,他跟着老师傅穿梭在山林间,白天扛着工具攀爬铁塔,晚上捧着图纸钻研设备,“那会儿师傅总说‘先保安全,再保质量’,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

从熟悉图纸、辨别导线型号,到掌握高空作业规范、排查线路隐患,赵先在“摸爬滚打”中完成了从“学徒”到“技术骨干”的蜕变。真正让他对这份职业有了深刻认知的,是第一次独立带队完成项目的经历——那是多年前在竹山的110千伏线路工程,面对陡峭山路和紧迫工期,他带着团队凌晨出发,踩着晨露搬运材料,顶着烈日架设导线,“当最后一基铁塔立起,导线顺利贯通时,我们坐在山顶看着远处的村庄亮起灯光,那种成就感,比啥都值。”

如今,身为线路工程一班班长的赵先,依然保持着“冲在前、干在先”的习惯。他常说:“输电人就得有‘铁军精神’,既要能吃苦,更要肯牺牲。”29年来,他错过无数个与家人团聚的节假日,却从未缺席过一次线路抢修、一项重点工程,“看着自己参与建设的线路在群山间延伸,想着能为十堰的经济建设和电力保障出份力,所有的辛苦都成了值得。”

攻坚一线:以“硬肩膀”扛“硬任务”,崇山峻岭间抢进度

去年盛夏,西十高铁22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的建设现场,成了赵先和团队的“主战场”。作为连接西安与十堰的国家战略通道,这项工程的电力保障至关重要,而赵先带领的项目部,承担着“在高山峻岭间架起电力动脉”的核心任务。

“最难的是地形,全是深山,车开不进去,走一趟现场得两个多小时。”赵先回忆,为了赶上工程节点,团队在高温天里调整作息——清晨5点多进山,避开正午酷暑,中午就在山上吃方便面,“七八月份的山里,温度很高,大家的工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没人喊过一句累。”

面对复杂地形带来的施工难题,赵先带领团队积极尝试机械化作业:在地形允许的区域引入旋挖机开挖杆塔基础,用索道运输钢材水泥,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在郧阳区柳陂镇辽瓦村的P40铁塔建设中,他们首次尝试“移动式摇臂抱杆立塔”技术,起初团队因不熟悉技术有些抵触,赵先请来厂家技术员现场指导,最终仅用2天半就完成了原本需要6左右天的任务,“当铁塔稳稳立在山顶时,大家都特别兴奋,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我们对新技术的突破。”

截至采访时,西十高铁220千伏供电工程已进入放线阶段,即将完成贯通。赵先笑着说:“等高铁通车那天,我要带着团队去看看,告诉大家‘咱们的电力线路,能稳稳托举这条振兴路’。”

安全为基:以“严标准”筑“安全线”,班组里凝聚战斗力

“安全是输电工作的生命线,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这是赵先常挂在嘴边的话。2024年,他个人获评“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所在的线路工程一班也拿下“安全生产突出贡献班组”称号,这份“双荣誉”的背后,是他和团队对安全的极致坚守。

在日常管理中,赵先摸索出一套“常态化沟通+精准化培训”的安全管理方法:下雨天无法进山施工时,他就组织班组开展安全学习,梳理作业风险点;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时,也会聊聊当天的施工情况,“哪个环节做得好,哪个地方有隐患,大家敞开说,互相取长补短。”

针对班组里新老员工的差异,赵先推行“传帮带”机制:让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带新员工,至少两个月内全程指导,从现场危险点讲解到实操规范演示,手把手教学;新员工入职后,还要先看安全事故警示片,“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安全不是口号’,才能从心里重视起来。”

有一次,赵先回忆起刚上班时的经历:一位高空作业人员不慎掉落一块金属联板,原本以为站在正下方之外就安全,没想到联板顺着风飘到了3米外,这件事让他深刻意识到“风险预判要周全”。如今,每次工程开工前,他都会组织安全培训、技术交底和安全考试,把每个危险点、每项防范措施都讲透,“只有让每个人都清楚‘该做什么、该怎么防’,才能真正守住安全底线。”

在赵先的带领下,线路工程一班成了“拧成一股绳”的集体,班组里的成员大多共事20年以上,像家人一样互帮互助。谁家里有困难,大家主动帮忙;谁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众人一起出主意。“我们还会通过绩效考核调动积极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让大家觉得‘付出就有回报’。”正是这份凝聚力和战斗力,让班组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

展望未来:以“新思维”迎“新变革”,守护光明不停步

“现在电力行业越来越智能化、绿色化,无人机勘察、机械化施工已成趋势,我们不能掉队。”谈及行业变革,赵先充满期待。他每年都会收集班组成员的学习需求,向公司申请无人机操作、新型立塔设备等培训名额,“今年就有几位同事报名学无人机,以后勘察地形、巡检线路,效率会更高,也能减少人工风险。”

作为见证十堰输电网络发展的“老电力人”,赵先对未来有自己的思考:“一方面要继续推广机械化施工,优化施工方法,让山区输电工程更高效、更环保;另一方面,希望能加强属地协调,让电力建设更好地融入地方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可靠的供电保障。”

对于班组里的年轻成员,赵先有着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继承‘输电铁军’的精神,不怕吃苦、勇于担当,更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成长为能扛大梁的电力人。”

29载春秋,赵先从“青春少年”到“两鬓微霜”,始终坚守在输电一线。他走过的山路不计其数,架设的线路绵延千里,却从未停下脚步。正如秦巴山脉间纵横的银线,他的故事还在继续,以初心守匠心,以担当护光明,在电力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书写着属于输电人的奋斗答卷。

云上十堰讯记者 潘世新 通讯员 胡伟 赵永领

一审:王   婧

二审:黄   勤

三审:刘   青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