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起来,旅游“火”起来!看利川如何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妹娃要过河
哪个来推我嘛——”
夜幕初垂
利川龙船天街广场上
一声清亮悠长的《龙船调》骤然响起
身着土家服饰的演员
与市民游客含笑对唱
喷泉随旋律翩跹起舞
灯光水色交织成流动的诗篇
张峰摄
一首《龙船调》
让利川声名远扬
作为这首世界经典民歌的故乡
利川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
利川市以文化创新为引擎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
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挖文化富矿
夯实文旅根基
9月2日傍晚,利川女儿会龙船花车沿滨江北路缓缓巡游,灯影里西兰卡普纹样流转,演员抛洒的香包引得群众欢呼。巡游刚过,表演方阵中肉连响的“啪啪”声响起,表演者抬手拍肩、转身拍背,裙摆随节奏翻飞,尽显土家族鲜活风情。
张峰摄
这场非遗与民俗盛会的交融,正是利川激活古老非遗的生动缩影。
作为巴文化重要发祥地,利川非遗资源富集,拥有肉连响、利川灯歌、坝漆制作技艺等3项国家级非遗,9项省级、30项州级、72项市级非遗,共计114项非遗项目熠熠生辉,彰显独特文化魅力。
为让传统文化焕新,利川市从基础研究破题,组织专家深入民间开展文化资源普查,既摸清家底,又系统整理研究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以创新为抓手,从传承人梯队建设、传承基地夯实,到非遗元素创意转化、主题活动开展及多维宣传推广,层层推进文旅融合。
“全市目前有182名非遗传承人,建成市级非遗综合展示馆1个、专题展示馆3个、非遗街区3条、传习所8个、传承基地15个、传统工艺振兴基地6个、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20所。”利川市文化生态保护中心主任胡勇介绍。
非遗传承人刘守红在非遗展示馆跳《肉连响》
自2019年以来,当地重点打造北夷城非遗街区,展示坝漆制作、西兰卡普等20余项非遗技艺,供游客体验互动。
坝漆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正在制作漆器
“今年7月18日到8月20日,我们接待了大约8万游客,非遗体验街上的项目很受好评。”北夷城旅游景区总经理徐睿介绍。
此外,利川市文旅局还联合各大景区常态化开展非遗表演,并针对坝漆、肉连响、灯歌推出三条非遗旅游路线,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
利川创新文化
表达激发文旅新活力
走进腾龙洞景区,利用非遗元素升级打造的舞台剧《夷水丽川》正在上演。该剧将利川灯歌、肉连响等十余个非遗项目融入剧情,累计上演超15300场,已成为景区“金字招牌”。更具突破性的是全国首个实景数字龙宫光影剧场《奇幻龙宫-天下腾龙》,依托3000万元投资,通过“实景龙宫+4D视觉+神话演绎”模式,为游客带来沉浸式视听盛宴。
“这是我来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体验。”来自广东的游客蔡毅感叹道。
这种从自然观光到沉浸式叙事的跨越,正是利川文旅创新的生动诠释。
洞外龙船天街,“茗道手作”茶饮店前,顾客正排队购买山胡椒柠檬茶。这款以利川红为原料的创新茶饮,融合山胡椒的辛香与柠檬的清爽,成为利川味道新代表。
这款创新茶饮出自利川技能大师黄坤之手,经过一年多调试,他成功研发出利川红轻乳茶、土家糍粑冰沙等6款“利川限定”新茶饮。
利川红的创新步伐不止于此:与恩施精酿合作研发的红茶大麦精酿啤酒,融合红茶香气与麦芽香甜,成为市场新宠;与茶颜悦色联动推出限定奶茶,既拓展了利川红的知名度,又让地方特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利川还将文化元素融入城乡建设:以《龙船调》为主题的文化广场、音乐喷泉,成为市民休闲和游客打卡地;白鹊山、野猫水等一批特色旅游村,通过挖掘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民宿,让游客在体验乡村生活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一场以“创新文化表达”为核心的变革,正引领文旅消费新潮流。
推动文旅融合
实现产业腾飞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文旅融合的根基。近年来,利川市依托生态气候与民族文化资源,以文旅融合为核心引擎,探索“旅游+”多元模式,构建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产业生态,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龙船调故乡”,利川今年创新承办恩施女儿会,通过“文化IP+全域联动”激活节庆经济,“花车巡游”“非遗体验”“浪漫相亲”等活动线下吸引超20万人次参加,线上直播近1500万人次观看。开发的西兰卡普等文创产品,让土家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席锈元摄
从文化赋能到生态变现,利川将22℃夏季气温、64%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康养动能,深耕避暑度假、富硒美食等业态,年吸引近70万“候鸟”旅居。
武汉游客李大爷说:“这里空气好、节奏慢,太适合养老了。”
苏马荡通过保供、保畅等“五保”服务,实现精细化避暑康养管理。
农旅融合成果也显著,凉雾乡继昌村2000亩莼田成为游客体验农事的好去处,带动700户农户增收。
村民陈艳平笑着算账:“土地有租金,打工有工资,收入比以前翻了番。”
乡村民宿让腊肉、莼菜等农产品不愁卖,真正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利川还依托高山溶洞地形,积极拓展“旅游+体育”赛道,举办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全国山地自行车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湖北省滑翔伞冠军赛等赛事,每场吸引数千选手参与,媒体传播覆盖上亿人群,体育旅游成为城市新名片。
2024年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 林刚/摄影
从文化节庆到康养体验,从田园采摘到体育竞技,多元融合推动文旅产业腾飞。据市文旅局统计,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22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9.9%、20.3%。
接下来,利川将持续深挖资源潜力,推进“AI游利川”智慧平台建设,推动文旅与更多领域融合,书写产业腾飞、乡村振兴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