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集中亮相阅兵场 解密尖端武器装备
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上万名受阅官兵、数百台套地面装备、百余架战机,编成45个方队和梯队,集中展示了我军力量结构新布局。此次阅兵亮相了不少新锐装备,展现了怎样的作战新场景?实现了什么样的突破?
三款地面突击装备首度亮相
此次阅兵,受阅的装备方队以实战化联合编组,分7个作战群接受检阅。
第一个驶过天安门广场的地面突击方队,队形似一支射向前方的“利箭”。而组成这支“利箭”的是三款全新亮相的突击装备。分别是99B坦克、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其中,99B坦克是基于99A坦克的改进型,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是陆军未来战场的重要力量。
“陆战之王”
尽显攻坚突破强大战力
央视视频截图
总台央视记者 刘洁:99B坦克外形上的变化是由原来的两根一模一样的天线,改成了现在的一粗一细,这就预示着坦克在通信能力上的提升。还有炮塔上的高射机枪,由原来需要人出舱露头操作改成了现在的无人操控,射手在炮塔内就可以实现对机枪的操控。
100坦克在炮塔的上端配有观瞄仪器、高射机枪以及拦截弹,炮手通过战位前的屏幕能够很便捷观察战场动态,并操控火炮和高射机枪进行火力打击。
地面突击方队 王群: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两型装备,能够实现在特定的环境下,静默接近敌人,能够避免因为噪声过大而暴露自身目标。
地面突击方队 王群:100支援战车还增配了无人操作手,可以操作无人侦察车和无人机,能够大幅提升侦察能力,精准打击火力目标。
总台央视记者 刘洁:在阅兵直播画面中,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驾驶员都配备了新型头盔,这种可视化的头盔,可以将车辆的行驶数据以及侦察图像进行实时显示。
地面突击方队 王群:两型车型都配备了360度的影像,能够实现坐在车内就能观察到车辆四周的状况。
舰载激光武器首次亮相
此次阅兵中,四型舰载防空武器成体系亮相,它们分别是海红旗-9C、红旗-16C、红旗-10A以及激光武器。首次亮相的舰载激光武器具有精准毁伤,持续打击的突出优势,成为打造海战攻防新规则的“光之利刃”。
央视视频截图
舰载防空武器方队 高海军:现在所展示的装备都是现役的装备,在海上作战中已经实践运用,海红旗-9C和红旗-16C主要担负海上水面舰艇防空任务,具备了全方位的快速拦截多目标的能力。
舰载防空武器方队 高海军:这次所展示的新型装备主要是用于舰载武器防空,激光武器与前三型防空导弹协同作战可以形成更强、更可靠的综合防御能力,也为海上作战舰艇区域作战形成了远、中、近三层防御圈,让海上舰艇编队有了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这四型装备在性能上防卫距离更远、反应速度更快,捕捉目标的能力更精准了。
无人作战群:无人作战力量
制胜未来战场
此次阅兵中,无人作战群陆上、海上、空中无人作战装备集中亮相。作为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此次受阅的无人作战装备,展示了人民军队瞄准未来战场,无人化作战侦打一体、攻守兼备的战斗布局。
央视视频截图
陆上无人作战方队 朱文槿:此次受阅的侦打突击无人车,它采用履带式底盘,可以应对多种战场环境,搭载的反坦克导弹、侦察模块等,可遂行无人化抵近侦察、火力打击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可以支援坦克、战车和步兵班组开展协同作战。
作为陆军率先探索无人作战领域的部队,陆军某部近年来大量开展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演练,助力陆军无人装备研发、钻研无人装备战术战法,随着无人装备全面融入现代作战体系,部队体系作战能力不断提升,制胜未来战场的底气更加充盈。
海上无人作战方队,受阅装备主要为无人潜航器、无人艇、无人布雷系统等无人作战装备。
海上无人作战方队 许可望:新型无人艇能够弥补反水雷舰艇的短板,其可自主对水下可疑目标进行探测识别,精准判断水雷目标,从而高效消灭各种类型的水雷,使反水雷变得高效和安全。
同时,海军在反水雷新质力量研发上坚持“矛”与“盾”同步发展、同步提升。无人布雷系统具备自主布雷能力,无人艇能够自主执行反水雷作业扫除水雷威胁,两型装备一攻一防,实现攻防能力同步优化。
无人作战群最后一个出场的是空中无人作战方队。10架不同型号的无人战鹰,展示了我国空中无人作战装备高度完善的作战体系。
空中无人作战方队 陈正源:这个装备为此次受阅的舰载无人直升机,它是旋翼家族的后起之秀,它的列装无疑为战舰又添上了一双探天摸海的“眼睛”。
作为列装该型无人直升机的海军某部,边接装、边训练、边备战,短短几年时间,他们的航迹遍布祖国南北,任务地域也不断延伸。
空中无人作战方队 张文超:近年来,结合演训任务,组织深海大航程训练,也多次应对不明海空情,开拓了无人机作战运用新领域,实战化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多型高超声速导弹展现
以快制胜作战新场景
此次阅兵中,多型高超声速导弹,在海上作战群、战略打击群“组团”震撼登场。专家表示,此次展示的多型高超声速导弹,以全新的技术路径展现出以快制胜的作战新场景。
央视视频截图
反舰导弹方队 吴金星:展示的四型导弹,鹰击-17型导弹,装载大中型水面舰艇,它的射程远、突防能力强、毁伤能力大;鹰击-20重点在于打击敌大中型水面舰艇和编队的任务。鹰击-19导弹作为一个潜射导弹,装载平台是潜基平台,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反舰导弹是为了反制敌方舰艇,并不是为了主动攻击别人。
鹰击系列导弹的集体亮相,不仅展示了我国武器装备的技术飞跃,更是完善了立体反舰体系,是我军捍卫海洋权益、夺取制海权的尖兵利器。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晓丹:参阅的火箭军长剑-1000巡航导弹,具有打击精度高的特点。在长剑家族中,从长剑-10到长剑-100,再到长剑-1000,从亚声速到超声速,再到高超声速,长剑系列导弹的成长轨迹体现了我军巡航导弹的迭代更新。
巡航导弹方队 周明杰:长剑-1000是我国首型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具备灵活机动、强力突破、即时发射等特点,可对陆、海、空体系节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晓丹:高超声速导弹方队由多军种联合组成,鹰击-21、东风-17、东风-26D导弹都是高超声速导弹武器家族的重要力量,集中展现了我军高超声速精确打击能力。
高超声速导弹方队副方队长 张洪军:这三款导弹,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是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新质武器。
我军"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
首次集中展示
与2019年阅兵不同,这次的核导弹群并没有按照型号来划分方队,而是直接以“第一方队”“第二方队”接受检阅。其中,核导弹第一方队首次集中展示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
央视视频截图
震撼登场的核导弹第一方队,受阅装备依次为 “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和“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王牌”。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晓丹:导弹车的车头造型非常独特,采用的是单侧驾驶室的设计,体现了现代武器装备智能化的设计理念。我们了解到,核导弹第一方队由多个军种混编组成,集中展示我军“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是守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后盾。
核导弹第一方队 马少军:方队所属四型装备作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列装部队后让官兵保家卫国的底气更足、强军兴军的信心更强。能够看到大国重器威武列阵接受检阅,能够执掌大国长剑驰骋疆场制胜万里,责重如山、倍感荣耀。我们将始终聚焦备战打仗,不断锤炼胜战本领,努力锻造支撑大国安全的战略重拳、捍卫世界和平的慑敌重器。
王牌重器
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
很多人看完阅兵,都记住了“打击范围覆盖全球”这八个字,这是核导弹第二方队中的“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接受检阅时的解说词。一般来说,射程在12000公里以上,会被称为“具备全球打击能力”。这次“东风-5C”特地提到“覆盖全球”以及“全时戒备,有效威慑”,军事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其性能上的突破。
央视视频截图
由12台受阅装备车搭载着4枚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组成的核导弹第二方队,东风浩荡、雷霆万钧,展现了大国重器的威武雄姿。
核导弹第二方队方队长 王黎明: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是此次战略打击群最后亮相的战略重拳。手握王牌重器,肩负神圣使命,我们全时戒备、有效威慑;听令出鞘、砥定乾坤。
体系作战能力全面展示
如何解读?
此次阅兵,除了首次公开亮相了不少新锐装备,实战化联合编组方式也成为新亮点。这也是本次阅兵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从展示单一装备转向展示完整的作战体系。那么,如何来解读这样的变化?
央视视频截图
总台新闻观察员 魏东旭:九三阅兵从展示单一装备转向展示作战体系,这体现出人民军队装备了更多新式武器装备。这些新式的武器装备和作战兵力进行深度融合,作战的武器装备可以形成完善的体系。也就是说不同型号的武器装备虽然隶属于不同的军兵种,但是在满足作战任务需求的大前提下,它可以构成合力。还可以在一个任务的框架内形成完善的力量、完善的体系。
在阅兵式上不仅看到了人民军队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同样也看到了人民军队在战术战法方面的不断突破和完善。所有装备建设的创新和兵力构成的创新,都是为了能打仗、打胜仗。在阅兵式上,我们看到了人民军队指挥体系、决策体系的完善和升级,也看到了综合作战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