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观察|硬折扣旋风席卷零售业 优质低价背后的供应链革命
当前,一种名为“硬折扣”的新型超市正在全国多地悄然出现。它卖的不是临期商品,但价格却能比市面便宜30%左右。它引领的,是一场从供应链到消费端的全面效率变革。来看记者的观察。
走进武汉这家硬折扣超市,不少消费者已经推着满满当当的购物车。宁夏石头瓜每斤不到九毛,两升装德国白啤十元还找零,品牌洗发水也降到了40元以内。从生鲜蔬果到日用洗护,几乎所有商品售价比市场普遍低两到三成,成为周边社区居民的新宠。
武汉市民 王红:很便宜,他们的青菜很新鲜,必需品这里还很全,一个星期(最少)要来三趟。
这家名为“小百惠Hui”的超市,是中百仓储推出的硬折扣试验店。与传统超市拥有上万个商品类目不同,这里只有约2000个精选单品。
小百惠Hui店长 张玮驰:聚焦刚需,高频的单品为主,常换常新体现极致的性价比。
实现优质低价的关键,不只是精简品类,更是一套全新的零售供应链逻辑:直接对接厂家、现金采购压低价、构建多元供应体系,最终把中间环节省下的20%-30%成本,全部让利给消费者。
小百惠Hui店长 张玮驰:6月28日开业后,来客数增长100%多,回头客我们的复购率基本达到了预期。
硬折扣模式正在全国快速复制。七月,物美在北京连开六家硬折扣门店,八月京东首店落地河北涿州,单日客流破六万人次,盒马、美团也纷纷布局。这背后,是消费者不愿再为品牌溢价买单,转而追求“品质相当、价格更低”的理性消费趋势。同时,线下流量价值正重新被看见。
中百仓储超市有限公司创新业务中心总监 夏云芳:我们有供应链、多业态的这个优势,结合顾客需求我们还不断优化,控制成本、稳定货源,满足顾客体验。
据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社区折扣市场规模将超18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5%,但一线城市渗透率仍远低于欧美,发展空间广阔。商务部今年提出的“零售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明确倡导“降低流通成本”,硬折扣模式与政策高度吻合。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余序州:越是竞争激烈的地方,越是商机所在,但确实我们要注意到,做硬折扣一定要有自己的顾客分层,自己对精准需求的响应速度和响应的能力,才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长江云新闻记者 沈雅洁 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