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恩施 | 利川: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长江云新闻  2025-08-25 18:30:03
分享到:

莼菜之乡新玩法 避暑客沉浸式体验农事乐趣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地处武陵山区的“中国莼菜之乡”恩施利川,把千亩碧绿莼田变成“网红打卡地”,不仅带火了乡村旅游,还搭建起“种植—加工—出口”一条龙的莼菜产业链,构建起“特色农业+康养旅游”双轮驱动发展格局,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添彩。

依托海拔1000至1800米的独特气候和纯净水源,利川种植出的莼菜具有胶质厚、芽苞粗壮的特点,产量占全国80%以上,被誉为“中国莼菜之乡”。进入8月,凉雾乡继昌村的莼菜基地里一片碧绿,与远山林海交相辉映,新开设的“莼菜采摘体验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武汉游客 熊璎子:莼菜摸起来滑滑的,和我平时去摘草莓,葡萄完全不一样,感觉很有趣,很奇特。

游客们采摘的莼菜,在村里的农家乐餐馆加工出一桌丰盛的莼菜宴,从田间到餐桌仅需数小时,就能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武汉游客 熊璎子:滑滑的、脆脆的、酸酸的,夏天吃起来比较开胃。

为规模化发展莼菜种植,凉雾乡创新采用土地流转租金、基地务工薪金、股份分红股金的“三金联动”机制,带动1200户农户参与莼菜产业链,户均年增收1.8万元。村民张英谋把自家一亩多田地流转给种植基地,在收获季当上采摘工,还忙着给游客做讲解。小小莼菜释放出的共富动能,让他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恩施州利川市凉雾乡继昌村村民 张英谋:我们的田地租金差不多就是六七百块钱的样子,另外一年采摘费的话,也就是在3万元左右的样子,另外像我的农作物 ,再加上那个中药材种植这些,一年大概就是4万块钱到5万块钱左右。

继昌村大力发展乡村避暑游、采摘游,探索农旅融合的多元价值,游客的到来让村里的民宿数量翻倍增长、供不应求,农产品销售与旅游业相互带动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逐渐成形。

恩施州利川市凉雾乡继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蒋易明:今年的民宿已经一抢而空,预计每一家民宿的话增收在10万元以上,随着游客的增加,我们老百姓的农副产品,比如像腊肉﹑土鸡等一些农副产品销售,让老百姓每家增收在两三千元以上。

每年4月开始,莼菜从低海拔田地向高海拔地区逐步开采,采摘季可延续到9月。如今,凉雾乡已建成7000亩标准化莼菜种植基地,培育深加工企业8家,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2024年实现综合产值4500万元,出口创汇突破100万元,获欧盟有机认证,成为湖北省农产品“走出去”的示范案例。

日游+夜游 景区推陈出新激发消费活力

今年暑期,乡村旅游市场持续火热。作为《龙船调》的故乡,恩施利川更在玩法上不断创新,声光电与钟乳石壁交织,让亚洲第一溶洞腾龙洞“变身”成“天然剧院”;龙船水乡推出溶洞游船避暑线,艄公幺妹的龙船调在千年水洞中回荡,水幕灯光秀把夜色点亮。利川用“清凉+文化”重新定义乡村游,景区带动周边乡村增收,把绿水青山写进共同富裕的账本。

利川平均海拔约110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62%,四周群山环抱,形成了天然的“空调房”效应,每年都吸引大量“候鸟客”来度过“22℃的夏天”。白天户外日晒足,腾龙洞带来的清凉体验最受人们偏爱。8月4日,该景区单日接待量达到最高承载值,同比增长超30%,刷新历史纪录。

武汉游客 王坤:深入到洞中,内外的温差让人感觉到这个,突然之间从一种热浪环境走入了,这种凉爽的一种感受,突然之间就让人身心就放下了这种紧张和疲惫。

与腾龙洞并称“双子星”的龙船水乡景区,8月以来日均接待游客超4300人次,同比增长30%以上。

漫步龙船水乡,歌舞表演贯穿整个游线,是体验土苗文化的世外桃源,今年暑期,景区通过业态升级,打造“日夜双景”,日间非遗文化体验,夜晚水幕灯光秀让人流连忘返。游客接待量较开发前增长200%。

武汉游客 邬火旺:很凉快、很自然的,不是那个像空调房间,这个空气氧气特别充足,人的精神特别好,晚上睡觉也挺香的。

景区的火爆也带富了周边的村庄。目前,凉雾乡创新推出“景区+村集体+农户”分成机制,打造全域联动,构建利益共同体。景区周边5个行政村年均增收20万元;联动300余家民宿集群发展,提供就业岗位623个,农户旅游收入占比提升至42%,同时免费开放景区摊位,农户直销农产品年收入超5000万元。

恩施州利川市龙船水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睿:通过我们这种景村共建,我们和当地的村民形成了共生共赢的关系,龙船水乡游客量的增长带来了,村民相关产业和效益的增长,那么村民相关产业和效益的增长,同时也保证了我们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

农房变客房 乡村振兴带富一方百姓

乡村的田园生活,是许多城里人的心之所向。利川市以景区为核心,提升周边乡村住宿、餐饮等服务档次,吸引游客走进乡村住下来、玩起来,“休闲农业观光游”“乡村田园硒养游”等农旅融合新业态,直接或间接带动5万人就业。

清江河畔,凉雾乡凉雾村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船水乡隔水相望。近年来,凉雾乡不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将景区的流量转化为乡村旅游的增量。

恩施州利川市凉雾乡凉雾村村民 陈学枝:今年我们村里的路也修好了,人行道也变宽了,更多自驾游的客人到我们这里歇脚、用餐,今年夏天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我也正在看哪里有合适的门面,想开一家大一点的分店。

自利川启动“十村百企万户”乡村旅游民宿建设工程以来,凉雾乡老百姓把自住的民房变成了“候鸟”的客房,把农家小院变成了休闲花园。在外经商多年的褚秀梅,回到家乡凉雾村开起民宿,在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的同时,以别致的设计提升居住体验,店内公共空间也成为城乡文化交流的平台。

恩施州利川市安自在小隐民宿负责人 褚秀梅:还想利用店里的硬件、软件资源,为乡村的孩子们和客人们的孩子们,提供交流的空间,比如设立适合儿童的图书室,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凉雾乡目前已培育民宿经营户2631家,拥有客房2.5万余间,床位4.8万余张,年均接待避暑游客42万人次。单户年收入最高达20万元;避暑经济贡献旅游总收入71%,成为全乡支柱型产业。随着客人增多,村民们的土特产有了更好的销路,“村咖”、超市、连锁店开起来了,创造季节性岗位2100个,农户暑期务工人均增收1.2万元。

恩施州利川市凉雾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吴酬:周边5个村的农户的旅游收入,占比从三年前的22%跃升到42%,改变了老百姓靠天吃饭的局面,避暑经济成为我乡的支柱型产业。

活跃的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亮点。2025年以来,利川市旅游接待1939.28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表现突出,接待5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74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20%。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旅游带动就业35万人,其中乡村旅游带动就业10万人。

恩施州利川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俞廷伟:我们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打造了民俗体验游、生态赏花游、山地休闲游、科普研学游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地,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壮大乡村产业,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亚敏 肖璇

利川台 咸丰台

责任编辑 刘沛然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