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古街焕新 让熟悉的乡愁回归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和文化。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如何既保护和传承好城市的历史文脉,又能够让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竹山县在推进城市更新中,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在保留历史肌理的基础上植入新功能,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提升了城市颜值和气质。
每天清晨,竹山县滨河边的南门古楼被一阵阵嘹亮的歌声唤醒,舞蹈爱好者们相聚在古色古香的城楼上,踏着悠扬旋律,翩翩起舞,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十堰市竹山县城关镇北大街社区居民 周琴:这里改造得很漂亮,环境蛮好,还有休息的地方,蛮开心的。
这座南门洞城楼始建于1644年,见证了县城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变迁。然而,因年久失修、风雨侵蚀,城墙主体结构残破受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和城市整体风貌。
十堰市竹山县城关镇东门社区网格员 王艳云: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修缮过,城门变得破破烂烂的,也很影响城市的面貌。
是拆除重建还是修旧如旧?这个项目一经公示便得到全县人民广泛关注,在前期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基础上,当地决定,将200多米古城墙修缮加固,并新建700多平方米庭院式仿古木屋。如今,这座雄伟的古城楼,成为城市新地标。
十堰市竹山县城关镇东门社区网格员 王艳云:这次改造得很漂亮,不仅给我们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也给外地游客打造了一个旅游打卡地。
与南门城楼紧紧相连的是竹山老街,每天早晚,这里便成了当地原住民的“菜篮子”。500多米的街道两旁,小摊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店铺间,充满了市井气息。然而,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随着城市的发展,一度变得破旧不堪,周边的居民和商户对这一变化颇有感受。
十堰市竹山县城关镇老街商户 王女士:以前这儿环境差,也没人愿意从这条街走。现在改造了,你看到处都很好,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做生意嘛,环境好了生意自然就好了。
市民 吴风祥:现在街道宽敞了,卫生各个方面也都跟上去了,都非常开心,非常满意。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和文化,更牵动着群众的热切期盼。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竹山县深挖城市“老街老巷”背后的文化价值,赋能旅游业态发展。实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通过引入丰富多彩的文旅、消费新业态,让城市留下记忆,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十堰市竹山县住建局副局长 刘先文:改造过程中,我们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建筑风格,又融入了文化体验、多业态商业、亲子互动等现代审美元素,让这里既有底蕴深厚的历史建筑,又有丰富的文化景观,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成为县城的文化新地标。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杜可飞
竹山融媒体中心 董武 向继华 余明明 但兴竹 李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