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到底有多危险?
当我们谈论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是绕不开的核心话题。而在威胁老年人健康的 “敌人” 中,心脑血管疾病堪称最凶险的一个。
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离世的人数超过 300 万,其中绝大多数是老年人。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遗憾与伤痛。随着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比持续攀升,如何为老年人筑起心脑血管健康的 “防护墙”,成了关乎千万家庭幸福的重要课题。
《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教育百姓课堂》总第320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刘承云教授(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与研究工作 30 余年,对老年人心脑血管健康管理有深厚积累和丰富经验)为我们解读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严峻现状。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节目
冰冷的现实:心脑血管疾病成老年健康 “头号杀手”
“在急诊室待久了,你会发现一个令人心痛的规律:很多老年人的突然倒下,都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刘承云教授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曾接诊过一位99 岁的老先生,平时爱遛弯、下象棋,看起来身体硬朗,却在一次晨练时突发心梗,送到医院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更值得警惕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以每年 2.3% 的速度上升。
“这类疾病最可怕的地方在于‘隐蔽性’和‘突发性’。” 刘教授强调,“很多人平时没症状,一旦发作就是急症,黄金抢救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错过了就可能留下终身遗憾。”

血管为什么会 “生病”?
“人老了,血管也会‘老’。” 刘教授打了个通俗的比方,“就像一根用了几十年的水管,内壁会结垢、弹性会下降。老年人的血管也是如此,动脉粥样硬化是自然规律,但不良习惯会加速这个过程。”
他进一步解释: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退,脂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同时,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失去了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因此老年女性心梗、脑梗的风险会明显上升。这些生理变化让老年人的血管成了 “易碎品”,稍不注意就可能出问题。
作者:刘承云
编辑、主持:李曼
编审:齐鸣 萧新宇 唐登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