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 | 湖北: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昨天(8月20日),湖北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聚焦科技创新。来看报道。
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期间,湖北创新成果丰硕,获批并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武汉科技集群排名从2020年的全球第29位升至第13位,科研城市排名从全球第13位升至第9位;湖北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较2020年提升6.98个百分点,排名全国前列、中部第一。与此同时,1个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4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湖北实验室、545家新型研发机构,湖北构建起高能级科创力量矩阵。同时,通过打造“61020”科技创新成果体系,玉米水稻增产关键基因、三维闪存芯片技术、“稻米造血”等一批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成果纷纷亮相。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冯艳飞:2024年,我省主持完成的19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全国第二;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达到545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值5500亿元,全国第三。
“十四五”期间,湖北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构建起“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22家,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7;高新技术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0404家增至近3万家,增长近2倍。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郭波:到“十四五”末,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现代化工、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
加速科创引领,“十四五”期间,全省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7.4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2.7件;湖北知识产权工作连续4年在全国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轶: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建设46家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覆盖五大优势产业和新兴领域。
面向“十五五”,湖北将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省级实验室等科创矩阵的优势,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 张勇慧:建设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华科大专区,构建“高校—平台—园区”创新协同生态体系。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关武祥:积极承担各类重大科技任务,加快推动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湖北九峰山实验室副主任 吴琼:加快化合物半导体前沿技术研发,升级建设全球化合物半导体中试线,形成产业链联动优势。
(长江云新闻记者 徐嵬毅 唐清辉 程德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