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黄梅 | 打响水利建设攻坚战 一渠清水润民心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办实事解难题 | 黄梅:打响水利建设攻坚战 一渠清水润民心
“水”是农业的命脉。黄冈市黄梅县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聚焦于水利短板,打响了水利基础设施攻坚战。2025年以来,全县已复工及新开工水利项目8个,总投资超60亿元。
在黄梅县下新镇沿港村,村民石金雄站在自家绿油油的90亩稻田旁,眼角笑出了皱纹。然而,往年每到这个时节,却是最让他焦头烂额的时候。石金雄的部分稻田紧邻大源湖,每到汛期,连续暴雨导致湖水倒灌;旱季又因塘堰淤塞,地势高的稻田又无水可用。这项难题,在今年4月的村民座谈会上,成了镇村干部笔记本上最醒目的待办项。
黄冈黄梅县下新镇人大主席 高武:聚焦八大圩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项目,倡导在外乡贤捐资 ﹑镇村自筹和发动党员筹资筹劳等方式,共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
如今,圩堤加固、塘堰整治、排洪沟护砌、节制闸新建、泵站修复等一系列工程相继完工,一举解决了1万余亩耕地的排涝与灌溉难题,惠及群众8000余人。与此同时,黄梅县正加速推进多个重大水利工程,包括投资3.78亿元的4座水库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以及投资3.78亿元的莲籽湖综合整治项目。
黄冈黄梅县下新镇宛大村村民 项细雄:今年塘修了,水可以直接往田里放,(丰收)可以增加几千块的收入。
从望天兴叹到旱涝保收,当地用扎实的水利工程疏通了农田的“毛细血管”,也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八一泵站更新改造工程4月底完成复堤,保障12万亩农田排涝安全;农发行黄梅县支行投放8900万元贷款支持水库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办实事解难题 | 黄梅:背街小巷“三点模式”破解居民出行难题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黄冈市黄梅县扎实推进背街小巷专项整治,解决困扰居民的“烦心事”,把“纸上学”变为“事上见”,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机械轰隆作响,施工人员抢抓晴好天气,平整路基路面,铺设雨污管道。过去,民营街二巷路一到雨天就积水,严重影响周围238户居民日常出行。
黄冈黄梅县黄梅镇东禅社区居民 高花:之前都是各自各家的路,有的硬化了有的没有,下雨天脚上都是泥巴。
群众的“烦心事”就是党员干部行动的“发令枪”。黄梅镇东禅社区四次召开班子会,听取居民意见,把背街小巷整治纳入社区工作的重点。同时,黄梅县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也同步推进,涉及13个小区、2395户居民,涵盖基础设施、便民设施等全面升级。
黄冈黄梅县黄梅镇东禅社区党支部书记 桂建军:打算通过五横一纵的方式进行硬化和雨污分流,墙体进行美化,路灯进行补装,线路整改大概是八百多米,涉及部分停车位和绿化。
项目要落地,钱从哪来?当地探索了“群众出一点、社区补一点、政府帮一点”的“三点模式”,破解了资金瓶颈,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主人翁”。
黄冈黄梅县黄梅镇沙岭社区干部 蔡银:工程总投资达59万多元,居民自发筹集了30%﹑社区配套20%﹑政府补贴50%,群众出一点﹑ 社区补一点﹑政府帮一点,钱共管,事共督,每分钱都晒在阳光下。
截至目前,佛母巷管网铺设已完成70%,民营街二巷路基平整全面收官。与此同时,黄梅县城区主干道环境综合治理也在同步推进,已完成1000平方米人行道修复、8000米弱电线路整治,全面提升城市“颜值”。 据了解,今年黄梅县黄梅镇投入1100多万元,重点整治16条背街小巷,联动黄梅县城区河道水系综合治理,共同构建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
黄冈市黄梅县黄梅镇党委副书记 石朝荣:学习教育不能停留在纸上学,关键要事上见,通过湾子夜话听民意,三点模式聚民力,一线攻坚解民忧,把成功经验推广到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升级等十大民生项目,把每一件民生小事都办实办好。
聚焦“干部素质提升年” | 英山:干部一线砺能 发展全速提质
今年以来,黄冈英山县紧盯关键队伍建设,突出赋能成长,以干部素质 “升级迭代” 驱动发展质效 “跨越赶超”,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正是“秋老虎”发威的季节,而在英黄高速项目建设现场,乡镇干部却顶着高温走村入户动员征迁。从政策解读到生活便利考量,从长远规划到实际困难,他们始终耐着性子逐条回应,用真诚消解疑虑,用耐心赢得群众信任。
黄冈英山县温泉镇金桥村村民 邓福存:英黄高速从我老屋路过,镇的跟村的领导多次上门做工作,这个路修起来对我们到哪去非常方便。
英黄高速项目英山段长70.1公里,投资110亿元,征迁点多面广。沿线5个乡镇300余名干部全员上阵,争当政策宣传员、群众服务员、矛盾调解员,将征迁一线作为能力提升的“练兵场”。今年以来,英山县坚持“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机制,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提拔重用表现突出的干部36名,树立“有为者有位”鲜明导向。
黄冈英山县温泉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徐亮:过程虽艰苦,但看到项目推进 ,群众安居我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黄冈市英山县温泉镇党委书记 杨愿军:把英黄高速征迁工作,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作为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赛场,检验干部作风的考场。
仅用一个月时间,当地完成房屋征收协议78户,拆除房屋62户,征地294亩。英黄高速项目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40%,预计国庆节前通车。截至目前,英山县126个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一个服务专班”包保机制,20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等4项核心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黄冈英山县发改局副局长 刘奕甫:今年以来200余名干部下沉包保126个重点项目,推动8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
今年,英山县出台《关于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实施办法》,今年以来,全县选派19名年轻干部到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岗位蹲苗历练,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中锤炼综合能力。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办实事解难题 | 英山:半日办理“个转企”让办事群众少跑腿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黄冈英山县政务服务中心紧扣“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着力优化服务、提升效能,彰显了转作风、优服务的务实作为。
徐守荣是一名文化艺术类个体户经营户,随着业务越来越红火,他最近决定“个转企”,提升市场竞争力。他原来预计审批要跑十天左右,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高效体验。
黄冈英山县商户 徐守荣:没想到半天就把我的证都办好了,所有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好,流程非常快。
高效的背后,源于英山县政务服务大厅推出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个转企一件事”把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部门业务整合到一起,实现了“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全程网办”的快捷新模式。流程优化后,审批时间从7天压缩至最快3个小时。自“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来,英山县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县政务服务中心,通过科学设置窗口、常态开展培训、拓宽服务渠道、全面宣传引导、健全联动机制等举措,推动国家、省、市82个“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
黄冈英山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专区组长 查寅:我们建立了内部协同机制,申请人无需多跑路,只需在综合窗口提交一套材料,我们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推送至各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骞 胡文超 周航川
黄梅台 王晶 吴宇
英山台 刘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