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二十年守护光明路!他用一颗匠心温暖香城

长江云新闻  2025-08-21 10:40:23
分享到:

在咸宁的城乡之间,有这样一位电力人:他爬过覆雪的山,钻过闷热的柜,用二十年光阴校准每一度电的精度;他改工具、研装置,让千家万户用电更省心;他带徒弟、传技艺,让工匠精神在青春力量中延续。他就是国网咸宁供电公司计量技术员任鹏,一位把心扎根在电力计量一线的“光明守护者”。

烈日霜雪中淬炼的“精度”

1982年出生的任鹏,与电力计量的缘分始于入职那天。作为党员,他给团队立下铁规矩:110千伏及以上计量装置检测必须做到“三零”——安全零事故、检测零差错、服务零投诉。这规矩一守就是二十年。

盛夏的光伏电站,设备外壳被晒得滚烫,五六十度的高温能把温度计逼到红线。任鹏趴在设备上校验数据,工装湿得能拧出水,汗珠滴在仪器上瞬间蒸发;寒冬的通山山区,积雪封了抢修路,他踩着冰碴徒步三公里,赶到小水电站时,眉梢的霜花结了层冰;深夜突发泥石流,他带着团队打着手电清理线路,直到黎明恢复供电。

正是这份“跟数据较真、跟自己较劲”的执拗,让他从普通技工成长为国网公司QC专家评委。3项国家级QC成果奖、11项省部级奖项、32项国家专利,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他用脚步丈量咸宁电力版图的见证。

创新火花点亮的“温度”

“换表能不能不停电?”居民一句随口的疑问,成了任鹏的攻关课题。2024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全自动不停电换表装置”给出答案:通过“一旋短接、一插即通”的精巧设计,配合智能声光提醒,换表效率提升数倍,用户家里的灯始终亮着,作业安全风险也降到了零。

这只是他创新清单上的一项。同年建成的咸宁智能检测中心,智能立库让电表周转效率大幅提升,数据可视化平台让故障排查像“刷手机”一样直观;他改良的“易夹稳”取电夹具,解决了野外作业时导线夹不牢的老难题;针对高空设备信息核对难,他造出“绝缘伸缩式拍摄器”,伸缩杆一伸,高清摄像头能把柜内铭牌拍得清清楚楚,这项发明如今成了全国电力班组的标配。

“创新不是炫技,是让老百姓用电更舒坦。”任鹏常说。他的32项专利里,每一项都连着民生痛点。

师徒相授传递的“热度”

“任师傅,这个接线误差怎么调?”在计量检测车间,青年员工围着任鹏请教。自2018年创建“精准、精炼、精美”三精培养体系以来,这样的场景成了常态。他带徒20余人,独创的“实景教学+逻辑推演”模式,把枯燥的规程变成生动的案例。

有青年员工记得,第一次独立操作时手忙脚乱,任鹏没有批评,而是拿着模拟电表一步步演示,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不少年轻徒弟快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为电力事业注入鲜活力量。

2024年春节,冰雪突袭咸宁。发着高烧的任鹏揣着退烧药奔赴现场,在零下3℃的寒风中带领团队熔冰除雪。18小时连续奋战后,当12个村的灯光次第亮起,他冻得发红的脸上露出笑容:“这年,总算让大家过踏实了。”

二十年光阴,任鹏的鬓角添了白发,却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忱。从山间小水电到城市智能电网,他用匠心守护着每一度电的精准,用担当温暖着每一盏灯的光明。

(长江云新闻记者 阴志维 通讯员 雷缘 陈丽 周纯)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