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流域治理进行时 | 迎战汛期 守护“水下森林”
长江云新闻 2025-08-20 21:54:08
改善洪湖水质,恢复水生植被是关键之举。在多方努力之下,今年湖区水生植被增加近10万亩,植被覆盖面积由2023年的13.67%提升到30%。面对汛期水位逐渐涨高的威胁,一场守护“水下森林”的保卫战正在进行。
近40度高温下,洪湖保护区湿地修复中心主任罗东平和同事驾驶快艇,进入螺山镇水域查看水位情况。像这样的巡湖工作,入汛后每两三天就要进行一次。
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湿地修复中心主任 罗东平:野莲的生长期 ,每天最多也就(长)1-2厘米,但是水位每天涨5厘米的话,就对野莲造成致命的影响,所以水位调控对整个植被恢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近两年,洪湖通过晒滩育草、莲藕扩种、蓝藻治理等综合治理,水生植被面积恢复到18万亩。新栽种的植被根系还没扎稳,过高过快的水位上涨将直接影响其存活。为此,保护区从四月起就通过泵站预排、限流等方式提前腾退库容,将水位降至23.5米的生态保障线以下,为汛期水位控制留出空间。
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湿地修复中心主任 罗东平:我们保护区的植被生长,是跟水位的调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进入汛期前,水位调控在24米以下,让它缓慢上涨或者是稳住,确保安全度汛。
尽管入汛后遭遇多轮强降雨,通过科学调度、控制入湖水量,洪湖水位始终维持在25.2米以下,未对植被造成明显冲击。若后期流域无持续强降雨,这批新生水草将安全度汛。
(长江云新闻记者 周倩 荆州台 洪湖台 )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