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孝昌:收割机有了“身份证” 精细管理筑牢丰收防线
云上孝昌 2025-08-20 08:33:04
金秋时节,稻浪飘香。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白沙镇的田野上,一台台贴着专属编号的收割机正穿梭作业。这些看似简单的编号,其实是当地为保障秋收质量推出的“身份证”,从源头上拧紧粮食丰收的“安全阀”。
在孝昌县白沙镇的万亩稻田里,机械轰鸣,每台收割机机身上的红色编号格外醒目。村干部刘丽华正拿着登记表核对信息。
孝昌县白沙镇刘店村妇联主席刘丽华介绍:“我们通过‘一机一码’,机主是谁、作业了多少田块,一查就清楚明了。我们还要求机手必须做到‘三先三后’,先报告后作业、先登记再下田,验收之后才能离开,将责任落实到人。”
秋收的质量,藏在10公分的细节里。白沙镇明确要求稻茬高度不得超过10公分,这个标准直接关系到秸秆打捆离田效率和下一季耕种质量。镇村巡查队带着测量工具深入田间,一旦发现超标,通过收割机编号能快速锁定责任机手,责令返工直至达标。
孝昌县白沙镇刘店村村民刘宗军对此深有体会:“往年稻茬高高低低,秸秆处理费工又费力。现在统一了标准,稻茬齐整,给我们后续整地、播种省了不少事,这粮食收得既干净又省心。”
为了让制度落地,当地用上了“人防+技防”双重招。孝昌县白沙镇农办负责人陈宏峰表示:“一方面,巡查队全天候盯守;另一方面,鼓励农户举报违规操作。对屡教不改的机手,直接纳入‘黑名单’,限制次年入镇作业。”
目前,白沙镇120余台收割机全部完成编号登记,将保障6万余亩水稻顺利收割。下一步,当地计划把编号信息纳入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作业质量、面积的智能监控,让农业管理更精准、更高效。
“通过编号精细管理,既保住当下的丰收,更为农业现代化探路,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陈宏峰充满信心地说。
记者:王虹 邹圆圆
一审:刘金兮
二审:黄一阳
三审:李文莉
责任编辑 黄静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