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健康湖北纵横谈①丨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云甫:健康之需,始终牵引着我们的视线

湖北日报  2025-08-19 19:52:47
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健康湖北建设,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筑牢健康根基,湖北日报今起推出大型全媒体访谈报道《聚力支点建设 筑牢健康根基——健康湖北纵横谈》,邀请省、主要市(州)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人及省内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走进湖北日报5G演播室,分享各地各单位的新思路和新作为。该栏目即日起在湖北日报全媒体平台刊播。

8月16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云甫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公民主要健康指标、优质医疗资源均居全国第一方阵。相比2021年,2024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增加了近一岁,从78.2岁增长到79岁”,这是健康湖北的成绩单。8月16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云甫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与他一道翻开厚重的“健康湖北”发展日志,品读健康中国“湖北样板”的思与行。

基层可解决常见病多发病

思:如何体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更好保障全省人民健康需求,为群众提供连续、均衡、安全、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连续,意味着保障人民群众从生命起点到老年阶段的健康需求“不断档”;均衡,就是要破解城乡、区域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安全,就是要守住群众健康生命线;可及,体现在让人民群众获得健康服务的“距离近、负担轻、流程简”。

行:一周前,家住大悟县城的王先生右跟骨粉碎性骨折。在县人民医院做完CT检查后,为寻求最佳手术方案,王先生来到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我刚刚在大悟医院拍了足部CT,还需要再检查吗?”王先生关切地问。

只见医生轻点鼠标,“湖北省检查检验结果共享调阅(互认)平台”将王先生在大悟做的CT影像和报告顺利调阅“互认”。既不用再受一次“辐射”,还直接省下299元的检查费用,他感慨地说:“省时省心多了!”

如今,湖北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已实现415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同时,依托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质控中心,保证医学检验“同质化”,让群众省心又安心。

在王云甫看来,“医疗卫生工作的宗旨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它不仅要关注个体病患的救治,更要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健康福祉”。这意味着,在更深、更广的层面,医疗改革必须向纵深掘进。

许多颇具创新又行之艰难的举措,在湖北汩汩而出,一张连续、均衡、安全、可及的健康服务网络显示出强劲张力。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全省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从筛查、诊断、用药指导到定期随访的闭环管理;推动城市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偏远地区患者无需长途跋涉就能享受优质诊疗;加强县级医院专科建设,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解决,复杂病例通过分级诊疗快速转诊。

“健康之需,始终牵引着我们的视线。这几年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努力打造健康中国建设的‘湖北样板’,群众的笑脸是我们期望得到的最好答案。”王云甫说。

实现疫情全链条监测管理

思: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如何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是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首要思考。

行:今年7月,随州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所公共卫生医师朱双双挂上新工牌,拥有疾控监督员的新身份。她与另一名兼职疾控监督员轮值,确保每周3天进驻随州市中心医院,负责督促医院对发现的异常诊疗信息组织开展临床和疾控专家会商分析,并对传染病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信息报告,帮助实现传染病“早发现、快处置、日常防”。

“实践证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日臻完善,有助于城乡居民抵御疾病的防线进一步筑牢。疾控监督员的派驻,是将预防关口前移,变‘被动’为‘主动’,展现出一个更为庞大的生命守护体系。”王云甫认为。

作为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全国首批试点省份,湖北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派驻疾控监督员,创新医防融合机制。此外,传染病多点多渠道监测预警制度与机制的建立,以及与之配套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实现疫情全链条监测管理。

从治到防,一条更为高效的健康之路正在铺设,王云甫表示,通过不断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强化医防融合,推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努力实现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思: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提升县域医疗综合能力,使全省医疗服务网愈加完善,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

行:8月17日10时,汉川市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内,一场惊心动魄的主动脉夹层支架介入手术正在进行。2小时后,患者转危为安。

这台手术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专家带领汉川市人民医院医师林凯、孔浩共同完成。

2021年,汉川医院创新性“向上”引入省人民医院进行托管。汉川百姓期盼的“三甲”梦,终于实现。

截至目前,全省17个经济百强县和百万人口县已有10个县拥有三甲医院,36个“口子县”中31个县有三级医院。王云甫介绍,通过打造国内领先的医疗高地、更好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夯实筑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等措施,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些政策降低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医疗门槛,回应“救死扶伤乃医者天职”的社会期待,更彰显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人文关怀。

昔日按科看病,如今按病索医,武汉部分医院试水的“多科联诊”让患者少了四处折腾的麻烦;过去排队挂号、取药,眼下打开手机、线上支付,智慧化医院的打造让病人享受少排队的便捷。一个个小小的举动,彰显的是对解决民生之需矢志不渝的追求,是对破解改革难点决不言败的进取精神。

打造医学创新策源地

思:“建成健康支点”是湖北迈向“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征程中,极具分量的生动实践。立足湖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科教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科创引领战略,加快建设协同高效的卫健科创体系,打造医学创新策源地。

行:8月9日,注定在湖北医疗史上打下烙印。当天,从脑机接口到心脏不停跳心肌旋切技术,从全球唯一用于HPV整合检测的体外诊断试剂盒,到一枚小巧的“中国心”……一系列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亮相,为打造医学创新策源地增添新注脚。

“聚焦创新药械研发,推动医工交叉、医工融合,2025年,我省有4个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3个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均居中部第一。”王云甫兴奋地说,以湖北江夏实验室、湖北时珍实验室等省重点实验室为重要抓手,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开展协同创新和技术转化。同时,顺应数智时代发展,着力推动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创新将为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赋予更大空间”。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正在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内化于心、固化于制的施政思路与理念。”王云甫说,“十五五”期间,将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体系,强化医教研产协同,突破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瓶颈,更加务实有效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深化城乡区域融合与医疗协作机制,通过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卫生健康服务。

书写“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湖北答卷

□ 湖北日报评论员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

近年来,湖北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机制、优服务、促改革,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方位建设健康湖北,不断书写“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新篇章。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进一步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重视“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让人民群众用上创新药、获得更高水平诊疗服务……这些惠及民生、纾解民忧的举措,推动湖北卫生健康事业阔步向前。

保障人民健康,离不开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无论是以生命赴使命的特殊时期,还是尽职尽责的万千日常,他们以赤诚大爱点亮生命曙光,彰显了护佑苍生的医者仁心。

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深入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让人民健康成为幸福生活的鲜亮底色,“健康湖北”定能为支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