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荆门 | 钟祥:聚链成势 锻造驱动未来“氢力量”

长江云新闻  2025-08-18 18:31:06
分享到:

钟祥:聚链成势 锻造驱动未来“氢力量”

钟祥,这座以农业享誉全国的城市,如今正着力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锚定“全国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目标,孕育驱动未来的“氢”力量。在绿色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眼前这台先进的氢能设备,是湖北英特利电气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产品,该产品运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功率整流器控制算法以及容量配置策略。目前,公司已收到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订单,最新一批发往北欧的1000万欧元订单预计将在9月全部交付完成。经过近8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并且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后续企业还将持续以技术驱动发展,在科研领域持续突破。

湖北英特利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勇博:通过这两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我们开发出了全球首款,混合整流技术的电解水制氢电源。该项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整流电源有功率高、效率优的(特点)。该项技术经过权威的专家和院士认定,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

一枝独秀不是春。构建产业高地,需“链主”与“群雁”共舞。在钟祥市政府精准“撮合”下,一场围绕氢能装备未来发展的深度协同正在展开。一些传统制造优势企业拥抱氢能蓝海,拥有20余年深厚积淀、长期服务国家电网的鄂电德力电气有限公司,成为转型标杆。其成熟的电气设备制造能力与英特利的尖端技术珠联璧合,开辟出一条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的可复制升级路径。

湖北鄂电德力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晨:我们计划利用现有厂房投资5000万元,建设一条年生产能力达500兆伏安的整流变压器的生产线,实现我们企业从传统电器设备制造,向清洁能源设备制造的转型升级。

目前,钟祥市正向着三年内建成全国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这一目标,不断迈进。通过政策补贴、人才招引等实际举措,逐步形成以英特利为链主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后续,钟祥市还将从企业培育、科技平台搭建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推动更多像鄂电德力这样的传统电器设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汇聚更多力量共同推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

荆门钟祥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办公室主任 尤红兵:下一步主要是围绕英特利联合这些企业和大专院校,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招引相关的企业落户钟祥,发展壮大我们氢能装备制造产业。

沙洋:聚焦特色农业 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沙洋县作为全国油料产业带核心区以及湖北省水稻主产区,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作物品质,在特色农业发展上走出了一条新道路。眼下,沙洋县还在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上同步发力,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助力全省打造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从“双低”到“高油酸”,位于湖北中部、气候适宜、资源禀赋优越的荆门,在油菜种植领域不断探索前行。如今,荆门市油菜种植面积达231.38万亩,分别占全国、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2.3%、12.0%,在全省位居第3位,而在这蓬勃发展的产业背后,位于荆门沙洋县的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发挥着关键作用。自2020年起,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先后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高校专家团队的支持下,荆品油脂累计取得近20项专利,构筑起制种繁育体系,为高油酸油菜产业发展装上了强劲的科技“芯片”。今年,公司还在油菜种子研究上持续发力,通过华油杂315和华油杂320两个全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将亩产从原来的400斤提升至450斤。

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杨成志:今年我们准备依托沙洋丰富的油菜资源,继续推广高油酸油菜品牌,扩大销售额。让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除高油酸菜籽油外,高端香米也是沙洋县特色农业的标志性名片。作为江汉大米的核心企业,湖北农发洪森米业有限公司品牌价值连续三年位列湖北大米行业前三。近年来,公司已构建公司+基地+科研+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在沙洋及周边地区发展特优香稻订单种植基地10万亩,其中江汉大米核心基地面积达4万亩。今年,公司计划销售大米10万吨,其中高端产品占比50%,产品覆盖全国二十多个省份。后续,公司还将依托线上电商平台,持续拓宽销售渠道,让江汉大米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湖北农发洪森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林芳芳:加强线上平台宣传推广,线上入驻天猫、京东等平台。围绕湖北江汉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力争打造洪森南方高端香米品牌。

今年以来,沙洋县重点聚焦沙洋香米、高油酸油菜、风干鸡等特色产业,以特色产品带动农业发展。上半年,沙洋县农业总产值18.27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达42.55亿元,同比增速1.45%。

荆门沙洋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洪华:沙洋县将紧扣“提质、增效、富民”目标,依托江汉平原粮仓,丰富水系和良好生态等核心优势,建强基地提品质,延伸链条增效益,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京山加速度!从中国网球之乡向世界网球名城迈进

京山,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网球特色城市”,网球已融入城市血脉。京山正借力日益增多的国际网球赛事,加速从享誉全国的中国网球之乡向着世界网球名城大步迈进。

京山市文峰公园球场,全市夏季网球联赛激战正酣。球拍挥舞,汗水飞溅,18岁的准大学生李东翰正是场上拼搏的一员。球龄十年的他,堪称京山网球土壤培育出的“新生代老将”。这个暑假过后,他将带着对网球的热爱南下广州,开启大学新征程。

参赛选手 李东翰:现在京山网球发展得越来越好,还有这种全国性的大型赛事,频繁在京山举办,也令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京山人很自豪。

李东翰的选择并非个例。京山网球赛事能级的跃升,点燃了更多青少年的网球梦想。目前,网球运动在京山已实现“从娃娃抓起”——全市中小学校网球课100%覆盖。而位于温泉路的湖北省网球学校(京山),则凭借顶尖师资和个性化职业通道,成为孕育未来之星的“网球圣殿”。学校开设特长班、精英班、国际班、世杰班和最高目标指向的奥运梯队班,入选该班的学生,有望成为省队、国家队的储备人才。

湖北省网球学校(京山)副校长 朱定柱:我们每年的秋季都会进行大规模的招生。今年两千多人来参加我们的选拔,总共招了有一百多个孩子。

打造世界级网球名城,不仅需要顶尖球员,更需要完整的产业生态支撑。深谙此道的湖北省网球学校,在狠抓竞技人才培养的同时,同步发力裁判、球童、赛事运营、经纪管理等专业配套人才的培养,为京山承办更高规格的国际赛事筑牢人才基石。

湖北省网球学校(京山)副校长 朱定柱:整个京山在承办国际赛事级别越来越高的同时,每年都会定期组织教练外出参加培训。全心全意地为京山举办更高级别的网球赛事做好服务工作。

网球,已成为驱动京山经济发展的“金钥匙”。围绕网球核心,京山成功打造出“网球+”融合生态:运动康养、体育康复、温泉度假、赛事旅游等消费场景蓬勃兴起。今年上半年,“网球+”综合产值已突破17.5亿元,力争2025年通过各类赛事活动,带动京山网球产业突破50亿元。下半年,重量级的WTA、ATP等国际顶尖赛事将再度落户京山。京山以赛为媒,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赛事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国内外消费者和投资者来到京山,让中国网球之乡真正成为世界网球名城。

荆门京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伟:京山的网球从去年的网球节开始,吸引外地的人口和网球爱好者到京山来,在这里开展一系列的消费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会结合整个网球产业的发展,到今年的国际赛事落地,进行了一个非常大的提质升级的跨越。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成汉 毕然

沙洋台 王紫优 京山台 罗敏彰 刘剑文

通讯员 时榴 朱秀晖 郭树莉 肖朕天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