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华抗战:白求恩在武汉的岁月
1938年1月,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率医疗队抵达抗战临时首都武汉,他们赶赴的第一个战地医院,正是汉阳显正街高隆庞修女会诊所,也是武汉市第五医院的前身,这里成为他踏足中国战场的第一站。在武汉的一个月零两天里,他争分夺秒救治伤员,以精湛医术和无畏精神,在战火中诠释了国际主义精神的真谛。
1938年,北平、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战线南移,武汉成为抗战临时首都和关键防线。此时的白求恩看到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的一篇文章《战斗在中国》,于是改变了回西班牙的计划,毅然前往中国战场,来到武汉,投身抗战医疗救援。
抵汉后,白求恩立即在汉阳高隆庞修女会诊所(武汉市第五医院前身)投入救治,昼夜不停地为伤员手术。7天7夜,白求恩在此留下了100例战地救治记录。
△1938年高隆庞修会诊所(现市五医院)救治遭日寇飞机轰炸受伤的伤员
1938年1月20日,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接见了白求恩,同年2月22日,白求恩启程前往延安,奔赴晋察冀前线,继续他的救死扶伤之路。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黄石口村因伤口感染病逝,终年49岁。毛泽东同志写下《纪念白求恩》:“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大道不孤,万里同途。白求恩在武汉留下了他的足迹,更留下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斯人已逝,精神永存。2010年,武汉市第五医院建起白求恩纪念馆,战地诊所的星火成为点亮医者仁心的精神灯塔。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医之大者悬壶济世。白求恩的精神传承至今。百年峥嵘岁月,凤凰山下、汉阳树旁,坐落在市五医院内的白求恩纪念馆以他伟大的精神和为中国抗战做出的卓越贡献激励着一代代五医人深耕不辍、笃行致远,感召着全市医务工作者以行动践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