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随州中药材出口全省前列 这种“毒物”立大功

长江云新闻  2025-08-18 16:01:47
分享到:

8月17日,央视《乡村振兴中国行》节目走进随州市随县高城镇,将镜头对准当地特色道地中药材产业。其中,被《随州志》记载为“体长肥硕、头呈橙红”的金头蜈蚣尤为抢眼。作为常用动物类中药材,其虽属“五毒”之首,却浑身是宝,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等功效,而全国70%的野生蜈蚣均产自随州,让高城镇“中药材特色小镇”的美誉实至名归。

依托金头蜈蚣的卓越品质,当地企业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2009年,随县鸿发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开启专项出口,凭借道地优势吸引韩国客商直接合作,当年出口量达500万条;

2012年,鸿发公司金头蜈蚣出口量跃升至2000万条,并逐步拓展品种与市场;

如今,鸿发公司在海外设厂建仓,形成“国内加工、海外销售”的高效模式,2023年更创下4500万美元的金头蜈蚣出口销售额,成为随州最大中药材出口企业,获称湖北省中药材出口“单打冠军”。

不足5公里外的三元土特产有限公司,同样以中药材出口见长。负责人龚大友自20世纪90年代投身行业,2003年开展外贸,如今经营上百个品种,产品主力销往韩国。

走进三元公司,成堆竹竿引人好奇,答案藏在分拣车间:每条蜈蚣腹部紧贴细竹片,密密麻麻的脚将其紧紧抱住。“这样晒干不会断,能减少分拣、运输损耗。”龚大友解释道。

车间内,工人按长度分拣蜈蚣,9至17公分为常见规格,超17公分即为上品,分拣后捆成每捆100根的小捆,以精细工艺保障药材品相。

金头蜈蚣产业不仅创造经济效益,更让村民实现就近增收。三元公司分拣工宫世平是车间“快手”:“我一小时能分拣3000根,按今年1.5元每根的价格,一小时就能产生4500元效益。”她笑着说,“在车间分拣蜈蚣一个月挣四千多,活儿不累,美得很。”

每年清明节后至7月,夜间“照蜈蚣”(抓蜈蚣)是当地另一增收场景。因蜈蚣昼伏夜出,村民趁夜色上山捕捉,让这一特色劳作成为当地特色增收方式。

2024年7月,“随州金头蜈蚣”和  “随州野菊花”被收录进“全国极境本草”名录,该名录共收录全国300多个极境本草产地品种。近年来,随县高城镇聚焦中药材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坡岗地、河滩地扩大种植面积,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专业合作社跟进、小农户参与”的“雁阵”发展格局。目前,当地已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52处,拥有加工出口龙头企业2家、新增培育加工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7家,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达3.5亿元。

2018年以来,随州市先后出台《随州市中药产业发展奖励管理办法》等4项扶持政策。当前全市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约7万亩,有神随生物科技、三元土特产、鸿发土特产、金鸿发药业、绿盛铭现代农业等22家中药材种养、加工、营销企业,规模种植37味中药材,其中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有10多种。约有300多个农村合作社、近万人从事道地中药材的收购经营活动,联农带农作用显著。据统计,全市共有出口业绩企业10家,出口产品种类70余种,90%的货物出口到韩国、泰国等亚洲国家或地区。2024年全市出口中药材1.85亿元,同比增长5.17%。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燃 通讯员 聂峥 江开军 章政)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