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嘉鱼:齐抓共管 筑牢防溺水“生命堤坝”
近日,在咸宁市嘉鱼县的梅懈桥畔,佩戴红袖章的巡逻队员举起望远镜,远处几个戏水少年的身影让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十分钟后,骑着摩托艇赶到的蓝天救援队员与岸边赶来的教师志愿者完成了一次教科书式的联合劝阻——这是嘉鱼县暑期防溺水工作的日常剪影。
作为长江畔的百湖之县,嘉鱼县境内189处危险水域如同隐匿的陷阱。嘉鱼县委、县政府将防溺水工作提升到守护民族未来的高度,创新构建起“空中无人机+水面巡逻艇+岸边巡查队+云端监测网”的四维防控体系。暑期104支巡逻队如同移动的哨兵,他们的足迹已遍布全县每个鱼塘和沟渠,7000余人次的巡查记录背后是50次成功劝阻的潜在危险。
清晨8时,鱼岳镇南门湖村的无人机自动升空,4公里半径内的水域尽收眼底。这套空中巡检系统,不仅能24小时自动巡航,更能通过AI识别危险行为。“当摄像头捕捉到有孩子接近危险水域时,警报会瞬间推送至区域负责人手机,同时启动云广播喊话。”嘉鱼县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智慧渔政平台的26个高清摄像头如同不眠的“电子守湖人”,已累计制止5起私自下水事件。而分布在全县的128个应急云广播,则化身成会说话的“警示牌”,用乡音俚语将安全知识送到田间地头。
在二乔公园根雕园附近,新安装的橙色救生杆格外醒目。这是全县3000套“四个一”防护设施中的标准配置,每处危险水域都配备了救生圈、绳索、警示牌和竹竿。各镇及县水利湖泊局每周都要检查这些“生命守护者”的状态,嘉鱼县水利湖泊局相关负责人说:“就像给水域穿上了防护服。”
防溺水既要堵更要疏。在各乡镇的可拆卸泳池里,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学习蛙泳技巧。这种“移动泳池”,已让各镇4000余名农村孩子第一次接受了正规游泳训练。在城区,嘉鱼县文旅局协调游泳馆免费开放的2300个名额被秒抢一空。团县委组织的“00后”宣讲团更是把课堂搬到树荫下,大学生志愿者用情景剧演绎溺水救援,让孩子们在笑声中掌握自救技能。特别针对留守儿童群体,11000人次的家访建立起“老师包保+邻里关照”的双重防护网,让安全知识覆盖到90%以上的重点家庭。
从长江岸线到内湖水域,从智能云端到村口塘堰,嘉鱼县用责任编织的防护网正在收效。27场应急演练锤炼出600名器材操作能手,强光手电和高音喇叭为夜间巡防装上“火眼金睛”。
目前,嘉鱼县安办(县应急局)统筹协调全县11家单位,围绕沙滩浴场、梅懈桥、二乔公园根雕园等重点风险点位,实施分工负责、共同包保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确保重点水域防溺水工作无死角。如今,这道凝聚着科技力量与人文关怀的安全屏障,正让嘉鱼的每处水域都成为孩子们平安成长的蔚蓝课堂。
(长江云新闻记者 阴志维 嘉鱼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皮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