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综治中心:说事渠道越拓越宽 民心桥梁越架越牢
在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作风建设的当下,随州市委政法委以“刀刃向内”的革新决心与“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将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始终把群众诉求放在首位。通过不断拓宽说事渠道,构建起矛盾纠纷“一扇门受理、全链条解决”的治理样板,让连接民心的桥梁越架越牢。
随县的新厉山小区,是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项目,可是业主入住后,却面临不动产权证办理难题,多年来一直与开发商沟通,但是没有结果。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小区业主代表走进了随县综治中心。
随县综治中心主任 刘遥:新厉山小区办证问题根源,是开发商未完成竣工验收在建工程抵押偿还,税费缴纳等问题,导致小区业主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权证。
摸清症结后,随县综治中心将办证事项列为最高优先级,迅速召集涉及办证的多部门与业主代表协商,全力推动“办证难”问题化解。
随县综治中心主任 刘遥:经与资规局、住建局等多部门多轮次磋商沟通,最终达成共识,实行证缴分离,证验分离,先行为小区业主办理不动产登记权证。
政府主动兜底、多部门协同先行办证,正是随县综治中心将群众诉求置顶的鲜活注脚。为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落地生根,随县将历经二十余载实践淬炼的“逢四说事”工作机制迭代升级。“逢四说事”,就是随县柳林镇院子河村在2005年首创的基层治理工作法,从最初的每月4日、14日、24日为固定说事日,拓展为现在的田间地头“点上说”、云端在线“线上说”、民生急事“随时说”,形成“说事—解事—防事”完整的工作体系。
随县县委政法委副书记 袁红召:最核心的目的是走群众路线,来实现基层治理的升级和完善。实现好群众诉求,及时的解决,搭建党委政府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解决好群众关切的民生等问题,防控好风险,维护好稳定,创建好平安。
倾听民声更要贴近民心。随州市曾都区在“逢四说事”工作机制基础上,创新延伸出“家常点”,以覆盖217个小区的“会客厅”为载体,构建起“议事—解事—评事”的特色闭环。前段时间,西城街道铁树社区67栋2单元302室卫生间漏水,水顺着墙流到楼下,导致202室家中积水,积水又渗漏到了102室,三户居民因为赔偿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工作人员在“家常点”与居民唠嗑时,敏锐捕捉到了这一情况。社区干部第一时间上门核实情况,随即邀请三方到“家常点”面对面调解。
随州市曾都区西城街道铁树社区综治工作站工作人员 冷乐卉:因为维修费用还是比较高的,由某一户单独承担的话压力比较大,所以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告诉他们远亲不如近邻的这个道理,希望他们能够相互理解,换位思考,看能否各自退让一步。
因为基层治理的触角直抵群众家门口,最终,302室业主同意承担主要维修责任,检修漏水管道并支付楼下两户天花板维修费,202室、102室业主自行修复墙面,矛盾得以圆满化解。
随州市曾都区综治中心主任 汪鑫:将“逢四说事”(工作机制)纵向延伸至小区居民家门口,变被动坐等为主动上门,以拉家常的形式将信息摸排前移、宣传引导前移、多元调解前移,促使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协调、早解决。
机制持续优化,治理不断创新。随州市全面推进市、县、镇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战化运用,将其打造成平安建设“主阵地”、防控风险“指挥部”、社会治理“主战场”,在平安建设中展现新作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已有效化解矛盾纠纷7083件,化解率达98%,群众满意度超95%。
广水市综治中心主任 王世伟:既讲法律底线也讲乡俗人情,面对面心贴心,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随州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科科长 李金俣:依托综治中心这一平台,我们在全市深入持续开展“逢四说事”工作机制,不断拓宽说事渠道,凝聚解事合力,完善防事体系。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让有限的人力发挥最大效能,通过平台与机制双管齐下,矛盾纠纷预防更加精准提前,化解更加及时高效。
(长江云新闻记者 黎亚东 胡爽 吴越 通讯员 李金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