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评论·本周:用明天的方法解决今天的问题
先来看这条时间轴——4月,东风岚图第20万辆车下线,成为首个累计产量突破20万辆的央国企高端新能源品牌;5月,东风与华为联手;7月东风与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斯泰兰蒂斯战略对接;8月初,东风整合三大自主品牌,成立东风奕派;就在本周,东风连续两个大动作,与京东和中国中化达成战略合作……这条时间轴,像一根离弦的箭,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勾勒出一条清晰的“东风”转型图。
汽车产业的成败,不在一时一地的城池,怕的是失去对产业迭代的想象力。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早已从“四个轮子加电池”的硬件比拼,演变为数字供应链、智慧服务、能源管理的全生态较量。与华为共建智能生态,联手斯泰兰蒂斯布局全球化,借力京东打通服务闭环,东风的每一步,都精准踩在产业变革的节拍上。这种“用明天的方法解决今天的问题”的前瞻性,正是应对产业变革的核心竞争力。
在东风转型的时间轴之外,还有一条时间轴。仅今年以来,省委主要领导三次调研东风,其意层层递进。1月,提出“同题共答”“不断做大规模能级”;4月,提出“新能源跃迁、智能化跃迁、国际化跃迁、融合化跃迁、美誉度跃迁”五大方向;最近的一次,提出“智能化、绿色化、前瞻化”。“支持东风公司发展是湖北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多次出现在通稿中。
从《支持全省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政策护航,到充电桩下乡基础设施超前部署;从具身智能科研攻关,到16000吨一体化压铸设备硬核投入——湖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把东风的事当自己的事”,用“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的眼光谋划着汽车产业发展。今年,湖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定下“双百万”目标——东风汽车产销突破100万辆,“湖北造”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这是汽车大省的坚定和信心。
两条时间轴,一条是东风转型的时间轴,一条是湖北托举的时间轴,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汽车央企的突围、一个汽车大省的抱负,更是一种新型举国体制的生动实践。始终向前看,以明天的思维谋划今天的发展,用明天的方法解决今天的问题,湖北与东风的故事,是地方政府与龙头企业“同题共答”的经典范式;这场始于汽车又不限于汽车的变革,必将为湖北支点建设全局写下有力注脚。
(长江云新闻记者 常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