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镜架上的时代印记:武汉“名家论坛”讲述百年老字号背后的武汉故事

长江云新闻  2025-08-16 20:31:08
分享到:

8月16日,名家论坛“武汉老字号”系列第二期讲座在武汉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以“百年镜光里的江城岁月——老字号精益眼镜与武汉城市记忆”为主题,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高级摄影师方三勤主讲,吸引了众多市民到场交流。这场关于中华老字号“精益眼镜”的百年叙事,不仅是一段城市记忆的回溯,更是一次对老字号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接续发展的深度探索。

百年叙事:老字号与家国命运紧紧相连

1911年,当洋行垄断中国眼镜市场时,留美归来的张云桐在上海创立首家民族眼镜企业“精益眼镜”,次年便登陆汉口江汉路。从此,一盏“前店后厂”的灯火,作为民族自强的第一缕镜光,照亮了现场验光制镜的创新模式,不仅让武汉人第一次触摸到民族工业的温度,更孕育了中华老字号“以技术破垄断、以服务扎根基”的生存之道。

镜框之上,铭刻着时代的风雷激荡。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精益配镜时挥笔题下“精益求精”,这四字从此成为贯穿百年的店训,也为老字号注入“守艺”的灵魂。1920年公司十周年庆典上,黎元洪“视思明”、徐世昌“目营八表”的题词,更将其推向“实业救国”的潮头,印证老字号与国家命运的深度联结。1938 年抗战烽火中,张云桐带着设备与技师辗转迁渝,在防空洞里赶制飞行员护目镜,让老字号在战火中延续民族工业的微光;1947年重返武汉,江汉路百姓围观招牌重挂时的热泪,见证老字号已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从公私合营到改革开放,精益始终以“不变”应“万变”:1976年委托市一商校培养专业人才,延续技艺传承;老技师徐永恒用四十年笔记本记录每位顾客的视力变迁,甚至通过越洋电话为美国留学生精准配镜,诠释了百年老字号对诚信和匠心的坚守。

讲座中,方三勤披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在白色恐怖年代,精益验光师曾冒险将一位被追杀的中共地下党员藏于蔡林记楼上居所,三天后助其脱险。这段尘封的往事,让“精益求精”的内涵超越技艺,延伸至民族大义的坚守。

守正创新:传统与现代交融共进

步入新时代的精益眼镜,在传承中书写创新篇章。泛黄的“徐永恒笔记本”记录着四十年顾客视力变化,跨国配镜案例获评国家服务典范;第四代掌门人钟少斌提出“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战略,从青少年近视防控到老年视觉维护,用科技延伸服务边界。2024年,当江汉路原址店铺重开,2000平方米眼健康科普馆与陈祖泳铜像相映成趣——前者用沉浸式体验传播护眼理念,后者以青铜之姿守望百年匠心,实现“传统符号”与“现代功能”的融合。

讲座最后,方三勤强调:“唯有让发展的脚步跟上时代的节奏,让产品的迭代呼应生活的需求,老字号才能真正穿过岁月的迷雾,走到更远的地方。”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炜 通讯员 李亚茹 刘一儒 房欣欣)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