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湖北科技企业家 | 禾元生物董事长杨代常:“稻米造血”的执着追梦人
一粒稻米,如何变成救命的“血液”?这个听起来很科幻的梦想,被一位执着追梦的科学家企业家变成了现实。今天《对话湖北科技企业家》,我们走近武汉禾元生物董事长杨代常。
8月11日,全球首款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在武汉下线。71岁的杨代常,脸上有喜悦,脚步却没停。过去20年,他一直在追赶时间。人血清白蛋白是烧伤、大手术等危重病人的“救命药”,长期依赖血浆提取,产量受限,我国60%以上靠进口。国际基因工程研究数10年没有突破。为了攻克这个世纪难题,2005年,已经50岁的杨代常放弃国外发展回国,带领团队开始研究用稻米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技术。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代常:稻米来做药,那你不是天方夜谭吗?国际上40多年没成功,你还用这个最难的品种,招来了巨大的质疑。
面对质疑,杨代常没有急于辩驳,而是带领研发团队埋头攻关,突破核心技术瓶颈。2006年,他创办了禾元生物,目标很明确:用最好的技术,造老百姓用得起的药。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代常:从技术上降成本、从体积上降成本、从工业上降成本,生产上通过自动化来降成本就是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全产业链降成本来解决成本的问题。
在产业化的道路上,高效提取和纯化工艺的是关键。没有现成经验,杨代常和团队从零摸索。为了达到临床级99.99%的纯度,他们三年迭代了37套方案。2017年,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终于获得国家临床许可。为验证安全性,杨代常主动第一个接受注射。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代常:这些科学数据做得非常扎实,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研究结果是非常自信,所以才敢做这个事。
以身试药,这是科学家敢为人先的精神,更是企业家对成果转化必胜的信念。目前,杨代常团队打造的水稻重组蛋白质表达体系全球领先。年产1200万支的智能化工厂正加紧建设,预计2026年投产,总产能将达1300万支。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代常:我这个人咬定那个东西就一直做到底,有一些冒险的精神,所以有些创新的东西、很难的东西,肯定要有人去做,帮助国家能够减少进口依赖。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丹 彭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