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这个暑假,黄石伢不“孤”也不“宅”——探访黄石爱心托管班里的民生温度

黄石日报  2025-08-16 18:13:16
分享到:

八月的黄石,暑气正盛。12日清晨,当阳光洒进新港园区柏林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楼已书声琅琅。记者闻声走进由会议室改造的临时课堂看到,48张稚气的脸庞仰望着主席台上的投影仪屏幕,驻村书记罗光阳正带领孩子们深情诵读辛弃疾的豪迈词句。

连日来,记者探访大冶、阳新多个爱心托管班发现,柏林村的古诗词课堂是黄石城乡暑期托管图景的生动缩影。从城市社区到偏远乡村,全市365个爱心托管班织就的守护网络,让万余名黄石孩子的暑假挣脱手机沉迷,绽放出斑斓色彩,不再孤单,也不再“宅”。

破茧:从“看护难题”到“一座难求”

阳新县新港园区柏林村爱心托管班

阳新县新港园区柏林村爱心托管班7月15日开班当天的“盛况”,村支书费久军记忆犹新。80人的场地,硬生生挤进了108名满心期待的孩子。村干部们赶紧搬来其他办公室的桌椅才勉强安置好。“前期摸排仅五六十户报名,开班人数竟翻了一番!”费久军感慨道。

阳新汪武颈村暑期托管班

70公里外的阳新县汪武颈村,相似的“甜蜜烦恼”同样上演:爱心托管班“一座难求”。

村支书刘修学指着被临时改造成教室的医务室说,“报名太火爆,4间办公室还不够用!”如今,这个开办到第五期的托管班,按年级分了4个小班,三楼会议室成了孩子们合唱、做手工的专属空间。

三年前,刘修学从外地返乡任职,每到寒暑假就揪着心:村里的孩子要么围着池塘摸鱼,要么在村马路上追逐嬉闹,“防溺水、交通安全,哪一样都不敢松劲。”村干部们一拍即合,办起了寒暑假托管班。如今,托管班声名远播,连迁居县城的10余户家庭也将孩子送回村里托管。

阳新汪武颈村暑期托管班的爱心志愿者们

记者走进汪武颈村村委会看到,原本严肃的办公区早已被童趣填满:“笑脸墙”上,孩子们捧着西瓜的憨笑、展示手工作品的得意、对着镜头做鬼脸的调皮被一一定格;“作品墙”上,优秀作文、水彩画、孩子们联手设计的结业典礼海报,都被郑重贴在最显眼处。托管班老师、大学生志愿者李甜甜回忆,他们带着孩子们自编自演的防溺水情景剧被省级媒体报道那天,“欢呼声几乎掀翻了屋顶!”

团市委副书记梅益明认为,“从孩子在家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到进托管班学本领交伙伴,从家长上班心挂两头,到托管班里看娃笑脸,爱心托管班的一座难求,恰恰印证了民生服务需求的精准对接。”

守护:为新就业群体撑起“放心伞”

大冶市铜草花园社区托管班

13日午时,大冶市铜草花园社区托管班饭菜飘香,四年级的肖明明(化名)牵着6岁的妹妹奔向社区幸福食堂的送餐车。他俩的父母都是外卖骑手,头天晚上已在托管班微信群里点好了午餐——两荤两素一汤,10元一份。每天中午最忙碌的送餐时段,肖明明和妹妹在社区吃饭、睡觉。肖明明对记者说,“以前,爸妈总是提前或很晚赶回来做饭后匆匆离开,留我带妹妹在家吃,虽然锁着门,我们也害怕。”饿了么骑手曹中强对此深有同感,“托管班解决了我家女儿无人看护的大难题。如今,我女儿在托管班跟小伙伴一起吃饭,连挑食的毛病也改掉了。”他翻着手机里女儿表演手势舞的视频,眼里满是笑意,“每天放学,她都叽叽喳喳讲托管班的新鲜事,说汉服小姐姐教她做了绒花簪子,海底捞师傅教他们拉面条,这个暑假实在是丰富多彩。”

社区党委副书记曹文娟翻着订餐记录,16名骑手子女的名字被特意标了红,“占托管总人数的60%,他们的父母最需要这份安心。”铜草花园社区的创新,正是黄石托管服务精准触达新就业群体的缩影。该社区整合辖区资源,把汉服协会、环保协会、企业商户的力量请进课堂,让骑手子女不仅有人看护,更能学得好、玩得欢。“我们要让这些为城市奔波的骑手知道,他们的孩子,我们也在用心守护。”曹文娟的话,道出了基层服务者的温度。

星火:让爱在接力中燎原

“少年强,则国强!......”汪武颈村村委会门前空地上,一名小男孩手持话筒,领着40多名小伙伴激情诵读,声浪震得树梢的夏蝉都停了声。随后,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圈,在欢快的旋律中蹦跳起舞。村支书刘修学指着两个沉浸在歌舞中的小男孩,轻声说:“他俩是亲兄弟,父母都是智力残障,跟着爷爷奶奶吃低保过活。刚来时总躲在角落,现在你看,笑得多大声。”

这份改变,源于黄梦玲、李甜甜等四名大学生志愿者(托管班老师)对59个孩子的深度家访。她们发现,托管班中不仅有双职工子女、留守儿童,还有不少来自单亲、特困或父母残疾、离世的特殊家庭。她们给每个孩子建了“成长档案”,对特殊家庭的孩子多留一份心。黄梦玲说,“或许我们只陪伴一个月,但希望这点温暖,能慢慢疗愈他们心底的伤口。”李甜甜手腕上戴满了孩子们用扭扭棒编织的戒指和花束,“孩子们学得又快又好,这是他们的作品,也是送给老师的‘勋章’。”

大冶市向阳社区暑期托管班

爱的传递跨越了年龄。在大冶市向阳社区,辖区老人纷纷踊跃当起托管班的老师,围棋、象棋、军棋、二胡......只要孩子们感兴趣,随时可以开课。柏林村乡贤费安升,曾在上海研习书画6年,这次主动请缨,带着笔墨纸砚来托管班免费教授书法绘画,“看着娃娃们从不敢下笔到画出山水,比什么都甜。”他欣慰地说。

汪武颈村的乡贤捐来价值4000元的五大箱学习文具,家长们拉来一车西瓜,驻村工作队每天送来解暑的绿豆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场爱心接力。爱心托管班像个磁场,把点点滴滴的善意聚成了光。

托举:万人共筑的民生工程

柏林村托管班门口,一名辅警的警服被汗水浸透,他正认真核对家长签到表。“每天值守八小时,重点盯安全。”新港园区团委负责人称,今年暑假,团市委为全市托管班都买了场地责任险,志愿者也有意外险,要求每个托管班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暑期八周托管期间,除了传统文化、科学实验等特色课程,防溺水宣传、消防安全演练、反诈宣传等安全教育,也都通过托管班的孩子走进每个家庭。

据悉,为破解青少年假期“看护难”,团市委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社区青年之家、学校、企业等阵地,开办爱心托管班,为假期无人看管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安全自护、社会实践等陪伴服务。自2013年“希望家园”项目启动至今,黄石假期托管版图持续拓展:从农村到社区、从服务双职工家庭到覆盖新就业群体。团市委学少权益部吴金花展示了今年最新数据:今夏共开设365个班次、招募2173名志愿者、服务暑期无人看管青少年10332名。

记者探访时,多个爱心托管班临近结业,孩子们正忙着布置画展等成果展示,志愿者、高三毕业生陈文鑫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这段支教经历“我也曾是盼父母回家的孩子,现在,我成了照亮孩子们的那束光。”10332个孩子告别“孤岛式”暑假,2000余名志愿者收获成长,无数家庭卸下“看护焦虑”——这些遍布城乡的托管班,早已超越“看孩子”的范畴,成为基层治理的温暖根系,更成为托举城市向上生长的力量。

责任编辑 陶多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