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重拳破“绊” 护航百姓“住有良居”
物业服务缺位
燃气安全隐患
不动产登记难题
......
看公安县如何破除
安居路上的“绊脚石”
让老百姓宜居、安居、乐居
从“糟心事”到“舒心住”
重塑社区温度
在城区信达城市广场小区,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紧盯屏幕监控消防状态,《物业服务标准》等制度牌在墙面上清晰醒目。谁能想到,三个月前这里还是消防无人值守、公共收益不透明的“问题小区”。正是一场直击物业痛点的专项整治,让该小区焕发新生。
县住建局物业整治专班工作人员易军表示,他们紧盯物业履约缺位、侵占公共收益等痛点,对17名项目负责人约谈提醒,并立案查处百兴置业违规销售设备层等典型案例。整改不是一阵风,而是通过全程跟踪督办,确保问题不反弹。
和信达城市广场小区一样,县城区碧桂园利达郡小区的变化也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新增的30个充电桩旁,电动车整齐排列,彻底告别过去“飞线充电”的危险与杂乱;业主微信群里消息不断,好评刷屏。“1小时响应、24小时处置”工作机制的建立,提升了该小区物业服务质效。
今年来,公安县打出“培训+自查+督办”组合拳,开展物业服务整治政策、服务标准专项培训,让物业企业明确方向;要求物业企业全面自查,梳理出问题线索,建立问题清单;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一案一策”销号制度,每个小区建立独立档案,实时动态跟踪管理。
县房产市场和物业行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萌介绍,目前已对4家整改不到位的企业通报批评,下一步将通过已建立的“红黑榜”公示制度,把物业履职情况与信用评级挂钩,让“躺平”的物业坐不住、干不好的企业留不住,真正让制度长出牙齿。
居民李应凡:“以前草坪被当成菜地,电梯坏了三天没人管,现在打个电话物业就上门,公共收益也晒在公示栏里,住得越来越踏实。”
一系列制度的出台,为物业整治筑牢根基。《物业巡查细则》明确巡查内容、频次与标准,让监管有章可循;《投诉反馈机制》确保业主投诉有人管、管到底,实现快速响应处理。同时,要求物业每季度报告履约情况,每半年公示收益,主动接受业主监督。截至目前,全县84个小区排查出的160个问题已整改158个,居民诉求从“石沉大海”变为“事事有回应”。
从“揪心事”到“放心气”
筑牢生命防线
燃气安全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县城东片区燃气改造现场,施工人员正细致地对燃气管道混凝土基层路面进行养护,挖掘机摊铺碎石,对燃气管道沟槽开展回填作业。据了解,该项目将完成1.2万米庭院管、3.1万米盘立管、4.8万米入户无缝钢管的更新,更换64个调压箱,并同步配套建设燃气管线安全标识及防护设施,全面筑牢片区燃气安全防线。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周靓:“我们投入了4支队伍,分8个小区同步施工,特别避开了早晚用气高峰及居民做饭时段,力求最小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关键工序均有监理人员全程监控,并委托第三方进行了压力测试,合格率高达100%。截至目前,城东、城西及老城区93.6%的‘问题管网’已顺利完成更新。”
据了解,县城东片区燃气管网老化更新改造项目(二期),对庭院中压管道、室内外低压管道进行全面升级,并对超年限使用的老旧管道及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进行更换。该项目覆盖斗湖堤镇三袁社区、大圣社区、车胤社区等5个社区内23个小区,惠及群众约6481户。
县住建局公用事业燃气工程负责人陈挺:“我们紧抓政策机遇,全力推进燃气管道改造工程,完工后将实现材质升级、压力稳定及智能监测全覆盖。借助‘督导+社区+监理’联动监管机制,全链条严格把控安全与质量,确保9月底前让居民全面用上放心气。”
在大力推进燃气管网改造的同时,公安县还着力构建“事前防控+应急处置”的全链条保障体系。《燃气安全巡查细则》要求每周全覆盖检查餐饮场所和老旧小区,《管道巡检细则》明确每月“体检”制度。城区新天地小区就曾因部分居民私自改造厨房格局,导致埋墙燃气管线被破坏。
居民丁世友:“最严重的一次,厨房味道很重,燃气公司上门检查发现是管道接口被墙体挤压漏了气,当时全家都吓出一身冷汗。”
接到居民反映后,公安县迅速成立燃气安全专项小组,当天便对涉险楼栋进行停气排查,以最快速度消除风险。仅用一周,就为304户居民免费安装好报警器、自闭阀、金属波纹管等“燃气三件套”;30天内,老旧管网完成更新换代,同步建立的“企业日巡检+社区周排查+部门月督查”联检机制,更是从根源上织密燃气安全防护网。
县住建局公用事业燃气安全负责人付俊:“今年来,我们排查的165处隐患全清零,关停9家不合规企业、重罚无证经营,都是为了守住不出事的底线,让居民告别揪心事,用上放心气。”
从”烦心事“到”顺心住“
点亮安居梦想
“以前总担心房子不能交易、孩子上学受影响,现在证拿到手,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他们真是帮我解决了天大的难题。”市民熊伟来到县政务服务中心二楼不动产登记窗口,办理还迁房不动产登记。他所在的小区,曾因项目建设时部分审批手续不完善,导致50余户居民多年来“无证可依”。办完手续接过崭新的不动产证,熊伟难掩激动。
为破解“住房登记难题”,今年来,公安县对部分小区开展逐户走访,摸清办证堵点,梳理出8个历史遗留项目、涉及1634户居民。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核对信息,逐步构建起“容缺受理”“分类处置”工作机制,曾经“卡壳”的登记流程被一一打通。
县资规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张小宏:“我们联合住建、税务等部门攻坚,对手续瑕疵项目先登记后追缴税费,对无开发主体项目由政府牵头补材料,成功打破‘死循环’,3个月就办结所有手续。目前8个项目已化解7个,1594户居民拿到了房产证。”
从流程再造到科技赋能,登记服务持续升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让65%的业务线上办理,抵押、转移登记时限从5天压缩至2天。“回头看”机制、新建项目提前介入等举措,正从源头防范新问题,让“住有所证”顺利走进更多家庭。
张小宏介绍,接下来,还将对已化解的7个项目开展“回头看”,确保登记成果稳定;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新增线上预约、电子证照共享等功能,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逐步建立问题预警机制,从源头上避免新的登记难题产生,持续推动全县不动产登记工作规范化、高效化,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重拳破“绊”,护航百姓“住有良居”。专项整治,不止于物业、燃气与登记等领域的突破。工程招投标领域严查“三包一挂”,对10个在建项目进行巡查整改。今年来,公安县已解决325个群众住房及燃气安全等急难愁盼问题,新建修订18项工作制度,“住有良居”的幸福图景已覆盖至更多角落。
来源:公安县融媒体中心
一审:胡晓君
二审:张荣
三审:王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