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说碳》丨地铁出行 为“减碳”贡献一份力
你知道吗?我们选择的日常出行方式,关乎“双碳”目标的实现。全国各地的地铁正沿着绿色低碳的发展轨道,向“绿”而行,惠及于民。武汉已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承担城市70%以上的公共交通任务,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市民乘坐地铁,打造多样“地铁+”的生活场景,本期《大家来说碳》栏目,将去“碳”寻英雄之城的地铁出行,感受江城的绿色脉动。
轨道延伸 绿色加速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公共交通成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武汉地铁作为这座英雄城市的绿色出行主力军,历经21年发展,已从1号线起步,迈进超过518公里的运营规模,线网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日均客运量突破400万次,已有6条过江线路,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地铁城市之一。
地铁过江 刷新纪录
如今的早晚高峰,平均每22秒就有一列车在江底穿梭。武汉地铁不仅承载着千万市民的日常通勤,更是践行低碳环保理念、促进交通领域碳排放大幅降低的坚实载体。数据显示,地铁碳排放仅为传统机动汽车的5%,每公里行驶可减少约80克碳排放,彰显着公共交通在节能减排中的突出优势。
运营保障 降碳有方
地铁发挥降碳作用的核心之一是吸引乘客多乘坐地铁,武汉地铁不断优化服务方案,例如节假日大客流精确调度;极端雨雪天,确保安全运营;重大节假日,地铁更便捷。同时,武汉地铁还在“省”每一克碳:采用节能LED照明系统,利用自然光照明白天车厢,电梯扶梯配备变频节能技术,并结合客流变化智能调整设备运行状态,力求做到绿色节能的每一个细节。
志愿引领,传递低碳温度
武汉作为“志愿者之城”,地铁志愿者队伍也成为推动文明乘车与绿色出行的重要力量。超过八万名社会志愿者和四万名随行志愿者活跃在各地铁站点,引导文明出行、传递低碳理念,特别是青少年志愿者的参与,为绿色生活注入新生力量。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全社会共同绿色出行。
绿色理念 从站点走进生活
与此同时,采用“地铁+生活”模式提升市民朋友乘坐地铁意愿。大家可以发现,身边的很多地铁站与商业、社区无缝连接,形成覆盖购物、餐饮、娱乐、便民服务的15分钟生活圈。这样也极大增强市民绿色出行的体验感和便利度。
科技赋能 绿色地铁未来可期
武汉大学唐炉亮教授介绍,未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实现地铁更精准的碳排放核算与管理。同时,公共交通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更显著,城市交通系统将向空地一体、低碳多模式融合方向发展。更妙的是,研究发现地铁站点自身也有情绪价值,情绪愉悦的地铁站更能吸引乘客,让绿色出行变得更“主动”,共同助力城市实现“降碳”。
绿色出行,不只是脚下的路,更是通向未来的方向。地铁疾驰之间,节能减排的数字正悄然累积,空气更清新,城市更宜居。你我每一次选择地铁,都是对蓝天的守护、对家园的担当。让我们用一程程低碳出行,汇聚成助力推动“双碳”目标的澎湃力量,让绿色,成为城市最美的底色。
(湖北电视综合频道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