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干部素质提升年” | 锻造科技服务尖兵 激活创新第一动力
积极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湖北科技部门各级干部深入一线,以政策深学强本领,以一线淬炼促实干,为激活创新“第一动力”锻造尖兵。
在湖北科峰智能传动公司实验室,科研团队正调试自主研发的行星滚柱丝杠。作为人形机器人核心运动部件,这套装置的精度已达微米级,打破了国外垄断。
湖北科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 邓庆元:这是我们新研发的全球最小的行星滚柱丝杠,它应用在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上面,(让)手臂更灵巧,出力更大。
突破的背后,除了企业在研发上的不懈努力,还有黄冈市科技局的主动作为。他们瞄准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培育目标,走访对接10多所高校,促成省级机器人控制与驱动技术创新中心在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落地,推动6项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黄冈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全斌:瞄准企业的真需求动态更新清单,比如科峰缺高端人才,我们就多次拜访陈学东院士、刘胜院士,协调3个院士团队入驻技术创新中心。
紧扣“企业最想干的、市场最亟需的、政府想引导的”,湖北各级科技部门推动干部在政策创新、技术攻关、企业服务中实现能力作风双提升。针对楼宇经济中的创业团队,省科技厅高新处干部联合银行、税务部门,常态化进驻“上门办公”,提供定制服务。专注工业无人机研发的普宙科技,其K02全自动换电机库实现量产并远销海外,离不开当地科技部门持续三年的跟踪服务。
普宙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架构师 黄侃:已经连续三年都申报了研发项目专项支持的资金,今年成功申报到了100万的资金,实现更快上市。
今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以“春晓行动”为引擎,走访企业1320家,精准破解企业技术、人才等难题247项。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高新处处长 张远钦:三个月的时间我们组织了接近150场活动,通过这些跟高企工作相关的科技服务机构,专业力量、专业的渠道,做到更好的服务,今年高新技术企业在数量上会有进一步拓展。
(长江云新闻记者 田思鹏 程德明 黄冈台 闻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