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襄阳 | 作风铸魂 实干赋能——谷城干部以硬作风托举发展加速度
教育新地标 让谷城学子共享优质课堂
2025年的襄阳谷城县处处涌动着实干热潮。从教育新地标的拔地而起,到乡村振兴的画卷铺展,再到工业经济的提质增效,谷城县以中央八项规定为标尺,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把初心写在解决民生痛点的一线,把担当落在推动发展的实处,让“严”与“实”的作风,化作破解民生难题的“钥匙”、成为激活发展动能的“引擎”。
盛夏,谷城城关镇邱家楼社区的工地上机器轰鸣,一座橘黄色的现代化校园正加速“成长”。作为谷城县2025年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总投资1.74亿元的襄阳四中谷山学校已进入开学倒计时。9月1日,这所承载着2100个学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将正式启幕。
湖北艺得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负责人 谢勇:室内装修7月30日已经全部收尾,8月15日运动场和绿化全部完工,8月底之前所有设备要求调试到位,保证9月1日的顺利入学。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连廊相连的教学楼群,橘黄色外墙搭配红色窗框,在绿树映衬下格外清新。200余名工人分布在各个区域,处处是紧张有序的冲刺景象。
襄阳四中谷山学校筹建办公室负责人 蒋德成:这所学校的硬件是按省级示范学校标准建的,学校的节能设计每年能减碳15%,孩子们在这儿上学也是在感受绿色理念。
硬件过硬,软件更要“顶配”。7月18日,谷城县政府与襄阳四中签订的合作办学协议,让这所新学校正式定名“襄阳四中谷山学校”。
襄阳四中谷山学校筹建办公室负责人 蒋德成:目前,襄阳四中选派了一名副校长担任谷山学校校长。未来,还会选派多名骨干教师驻校,我们的老师也能定期去襄阳四中跟岗学习。两边的教案、试卷,甚至研学活动都是同步的。
这种“捆绑式”合作,直指城乡教育差距的痛点。目前,学校面向社会选聘的45名教师已完成首轮培训,其中12人在开学前已赴襄阳四中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封闭研修。
襄阳谷城县教育局局长 杨爱民:现在有了教联体,襄阳四中的双师课堂会走进谷山学校,谷城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襄阳谷城县城关镇邱家楼社区居民 李雨晴:我们特别期待,以后送孩子上学方便多了,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像李雨晴这样的家庭,在周边3.2万户居民中很普遍。过去,邱家楼、红石亮等社区因缺乏优质学校,适龄儿童要么挤入老城区学校,要么随父母赴襄阳就读。谷山学校不仅是破解“入学难”的民生答卷,更是谷城“教育强县”战略的生动实践。
襄阳谷城县教育局局长 杨爱民:在谷城县“十四五”教育规划里,谷山学校的定位远超“一所学校”,它是“教育强县”战略的支点,也是产教融合的催化剂。
下一步,谷山学校将扛起谷城县义务教育改革的试点重任,在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跨学段课程衔接、智慧体育系统应用等领域先行探索,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后,逐步在全县铺开,真正让谷城的“教育优质均衡”从蓝图走向实景。
堰河作标杆 谷城18村绘就全域振兴新图景
自2023年谷城县委启动“富民强村”标兵竞赛以来,谷城县18个村(社区)以堰河村为标杆,深耕“书记强、发展好、乡风正、环境美、治理优”五大目标,经过两年多实践,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乡村振兴答卷。
这个时节,五山镇熊家岗村的朝天椒产业正迎来丰收季。村支书安坤站在新建的冷链物流中心前,看着来自丹江口、南漳的辣椒汇聚于此,脸上满是笑意。这个曾负债300万元的村庄,通过两年攻坚,已建成鄂西北最大朝天椒集散地,“熊岗红”商标带动周边县市30多个村发展超千亩辣椒种植基地。
襄阳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党支部书记 安坤:今年,新建了600立方米的智能化冷库和育苗大棚,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目前,村里通过7名主播在线带货,把干辣椒卖到了全国乃至全球,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带来20万元的收入。
在石花镇将军山村的农耕书屋里,450平方米的空间座无虚席。这个2023年投用的“文化地标”,两年间藏书从3万册增至5万册,暑期托管班已累计服务2000多名乡村儿童。
襄阳谷城县石花镇将军山村农耕书屋管理员 陈金萍:自开放以来,书屋影响力持续扩大,读者群体从最初的周边村镇逐步延伸至谷城县及更远地区。
而茨河镇的“产业链党建联盟”机制已运行两年,8个村通过资源共享,解决了13个跨村难题。红心柳贡米合作社通过“按交易额返利”,2025年上半年给农户分红86万元,村民说这就是堰河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真实写照。
襄阳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欧阳斌:谷城县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把学习教育中激发的干劲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我们坚持在大事难事中练干部,推行领导包保到项目一线,将活动成效体现到我县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和发展后劲的全面提升之中,以干部能力素质之升促干事创业之兴。
干部“沉下去” 企业“跑起来”
在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前轴车间,重达300公斤的铁路芯轨锻件正被精细抛光,这项打破国内技术空白的产品,正以单班产量翻番的速度下线。
今年上半年,谷城经济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74.46亿元,同比增长25%。亮眼数据背后,跃动着干部下沉一线、服务企业的坚实身影。
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桂春堂:谷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建专班驻点办公,将产能调度室直接设进车间,干部每天和我们一起盯进度、解难题,日产能从500台跃升到750台,为上半年10亿元销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海外市场高关税与绿色壁垒,开发区干部化身“信息雷达”和“政策翻译”,以市场和产品为突破口,初步形成以锻件为依托、以车桥为根本、以行业外锻件为突破口的产品格局,上半年车桥产品销售占比达到68.39%,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谷城经济开发区三环车桥项目包保负责人 龚建江:专门制定了重点项目包保工作方案,要求每名干部每周至少两天扎在车间,要求问题不隔夜、服务不断档,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整合什么资源。
同时,三环车桥通过创新采用辊锻制坯工艺,不仅将材料利用率提升至85%,生产效率更是提高了10%以上,同时产品耐磨性也显著增强,现已实现大批量生产,预计到2026年年底将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
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桂春堂:从立项到投产,开发区帮助我们协调用地、融资,连技术评审都请专家上门服务,非常贴心。
政府还设立2000万元技改基金,推动三环车桥投入研发经费2000余万元,25项新产品密集落地,其中奇瑞、宇通重卡新能源车桥已开始供货。
三环车桥前轴事业部总监 王金波:我们在国内车桥产品销售占比68.39%,行业外锻件成新的增长极,铁路芯轨等新产品预计明年新增销售3亿元。
当服务企业的“坐标系”从办公室转移到生产线,当干部身份从管理者蜕变为“服务员”,工厂内的机器轰鸣声,正汇聚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襄阳谷城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魏发兵:1-6月,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202亿元,同比增长1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谷城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据了解,谷城县今年以来通过完成城镇开发边界调整,推进化工园区调区扩区,有力推动了兴发磷化工产业园、新塬科技、华林特钢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谷城,在“一企一策”的支持下,20多个大项目加快推进,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228家。
襄阳谷城县委书记 涂世平:今年以来,谷城县党员干部围绕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目标,积极服务和融入全省支点建设。聚焦产业发展,用作风强化要素保障;聚焦乡村振兴,用实干推广堰河经验;聚焦群众期盼,用担当厚植民生情怀。下一步,我们将把硬作风贯穿发展各战线,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民生温度,让谷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长江云新闻记者 廖云翔 李晓雨 张雪晶
谷城台
通讯员 阮班明 童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