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水碗谷”抗旱记——孝昌干群合力打响“水脉保卫战”
烈日炙烤
孝昌县白沙镇义井村的田野上
汩汩清流
从白沙镇澴河抗旱应急提水泵站
奔涌而出
沿着沟渠奔向稻田
守在田埂的老农刘兵如长舒一口气:“‘瓢水碗谷’,这最后一‘瓢’救命水浇下去,收成总算有指望了!”他身后,原本蔫头耷脑的稻穗,在水流的滋润下,正努力挺直腰杆抽穗扬花。
这充满希望的景象背后
是孝昌县面对持续晴热高温
农作物受旱的严峻考验
一场由科学调度与干群齐心谱写的
抗旱保收攻坚战
科学调度 引提放保精准解渴万顷田
7月以来,高温持续,孝昌县大部分乡镇区农田“喊渴”。全县上下迅速行动,水利部门化身“水管家”,综合运用“引外水、提河水、放库水”多种手段,科学统筹、精准供水,为焦渴的土地引来“及时雨”。
泵站轰鸣
河水“爬坡”润农田
8月6日,陆山泵站内,机器轰鸣。站长宋红英紧盯着大屏幕上的流量和温度数据:“3号机组正以每秒1立方米的流量,24小时不间断从澴河提水,驰援白沙镇。”
陆山泵站工作人员在检查机组。 全媒体记者徐文 摄
去年底,孝昌投入近5000万元完成陆山泵站升级,今年成为抗旱主力。与6公里外的白沙应急泵站并肩作战,两站日提水量近40万立方米,通过徐家河灌区干渠网络,源源不断灌溉下游多个乡镇2万余亩农田,累计提水已达400万立方米。
邹岗镇也积极行动,引导种粮大户提前蓄水、疏通渠道,开启泵站提水灌塘105万方,力保特色“太子稻”扩种。
跨区引水
解下游燃眉之急
针对境内水源吃紧,孝昌县水利部门迅速向上求援。积极与市水利局、徐家河水库管理局及上游县市协调,按照“先下游、后上游”原则,优先保障孝昌受水。自8月3日起,宝贵的110万立方米外水源源不断注入花西、白沙、花园等旱情最紧迫乡镇的沟渠和田块。
从徐家河水库引来的水源沿渠道进入孝昌,流向广袤田野。 全媒体记者徐文 摄
境内水库也开闸放水,精准灌溉。观音岩水库持续向金盆水库补水140万方,守护城区及小河镇居民“水缸”;芳畈灌区输水管开启,计划向王店、小河调水300万方,目前已放水270万方,为农田送去“甘霖”。
干群齐心 汗水浇筑“水脉”生命线
徐家河灌区孝昌幸光段段长王亚辉
天不亮就骑上电动车出发
他负责的9公里主干渠
是徐家河水库引水入孝昌的“大动脉”
“水脉就是命脉,这9公里主干渠就是我的战场!”8月3日晚,水库水头抵达孝昌,为确保畅通,他和同事沿渠巡查至凌晨一点多。本轮抗旱以来,他们与晨曦星辉作伴,以专业和责任心,累计巡查超百公里,保障了近110万立方米“生命之水”安全送达广袤农田。
陆山泵站正从澴河提水。 全媒体记者徐文 摄
抗旱保收
不仅靠工程调度
更是一场人与自然的较量
在孝昌
从水利干部到基层党员
从白发老农到90后青年
无数身影
日夜奔忙在渠堤、泵站、田间
用脚步丈量责任
用汗水守护“水脉”
在白沙镇,水系调控的咽喉——剅口,成为抗旱“生命线”的关键节点。镇党委政府将巡查值守提升至最高等级,镇村干部、应急队员组成联合巡查组,日夜轮班。大股水流处,干群挥汗如雨,合力提拉沉重的水闸。庙湾剅堵漏沙袋被冲走,党员干部立即铲土绑袋,90后村干部扎进水中用沙包奋力堵漏。汗水浸透衣衫,烈日灼黑皮肤,无人退缩。
王店镇发挥组织优势,自筹80余万元抗旱资金,全面检修投用20余座泵站;村党员干部带头值守泵站、疏通水渠;农户自发响应,启用300余台潜水泵协同灌溉,一场“水脉保卫战”在田间地头打响。
在花西乡,抗旱队伍奔走在河道渠旁。和平社区干部胡志鹏在滚烫的闸板上弯腰调试设备,“早一分钟提闸,稻田就多一分保障。”夜幕下,头灯闪烁,黄彦明等人扛着百余斤的水泵水管在田间穿行,“夜里凉快,正是抢修好时候!”
节水同样重要。各乡镇通过“村村响”、微信群、屋场院子会普及旱情预警、节水技巧和抗旱作物种植,推广“分时段供水”“一水多用”。
小河镇推广田间滴灌带,王店镇启用7口深井并引导农户使用小型潜水泵精准灌溉,确保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
汩汩清流从灌溉渠抽向稻田。 全媒体记者徐文 摄
截至8月8日,孝昌已累计组织干部群众1.7万人次,启动抗旱泵站100余座、移动潜水泵1.6万台套,新打机井54口,引调提水约4000万立方米。
汩汩清流浸润土地
田野上,抽穗扬花的稻谷
正奋力生长
回应着
这场“瓢水碗谷”的深情守护
作者:孝感日报 王悦 孝昌融媒 高玉峰
一审:刘金兮
二审:黄一阳
三审:李文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