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荆门公交“掐”得准,产业工人心不慌
“王师傅,早!”7月31日清晨6时50分,荆门市东宝区向东桥站台,20余名身着亿纬动力工服的员工登上定制公交12号车,驾驶员王军华平稳起步。7时50分,车辆准时停靠在亿纬动力一区,众人有序下车转乘接驳车,奔赴该企业其他10个厂区。
亿纬动力在一区设置定制公交通勤车集散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诗秋 摄)
王军华跑完早班,将车停进亿纬动力四区专用车位,看了眼时间,距离夜班员工返程发车时间8时50分,还有1小时。他利用间隙,拿着企业发放的餐票去食堂就餐:“既不耽误接人,又能吃口热乎饭。”
定制公交停靠在亿纬动力厂区内部道路旁,等候夜班员工下班返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诗秋 摄)
这样的“掐点默契”,曾是园区上万名工人的共同期盼。“以前得换两趟公交,提前1个半小时就得出门,就怕迟到。”亿纬动力电池车间员工陈静道出了昔日的通勤难题。
荆门高新区・掇刀区锂电小镇聚集着203家规上企业,距老城区20多公里,“夜班无车”“打车贵”“常规公交绕路且班次少”等问题,一度成为企业招工的阻碍。亿纬动力物业负责人台龙坦言,企业12个厂区、1.4万员工实行两班制,过去公交专线覆盖不足,员工往返城区多有不便,虽尝试过包车服务,但私企车辆数量有限,难以满足需求。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荆门市交通运输局、荆门公交集团党员干部响应“开门教育”要求,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企业蹲点调研,梳理出“班次不准时”“换乘耗时长”“夜班无保障”等诉求,对照“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要求,向服务不精准问题发力。
定制公交服务为产业工人带来便捷通勤体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诗秋 摄)
针对亿纬动力“厂区散、人员多”特点,荆门公交集团创新推出定制公交:“晨间多点发车+晚间集中返程”,46台车每日110余趟次匹配企业工时,随时令动态调整,全年无休,由企业买单、员工免费乘坐。
针对像绿源环保这样有特定夜班需求的配套企业,则开通弹性班次,每月10日、20日、30日的23时45分准时在厂区门口等候夜班工人,“下班就有车等,再不用为回家发愁。”员工李师傅感慨道。
精准服务得益于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的量身定制。今年荆门公交集团搭建的数字化平台,让员工可查询车辆实时位置,企业能在线提需求,18条定制线路准点率超98%。“不用提前等,算好时间出门就行。”亿纬动力员工熊子亦说。
“员工通勤便利了,工作体验改善了。”亿纬动力行政中心负责人表示,定制公交破解了“通勤壁垒”,提升了员工幸福感,企业招工更具吸引力。
“要是按老办法开设常规线路,一辆车一天成本需1.3万元,一年下来运营成本超1000万元,可平峰时车上空荡荡的,纯属浪费。”荆门公交集团定制公交公司经理肖丽蓉算过这笔账,现在定制公交专盯早晚高峰跑,一年就能省下500多万元,目前已覆盖29家企业、惠及上万工人,既符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浪费的要求,又让企业工人得实惠。
对于定制公交的服务反馈,每条线路都建有单独信息群,工人有啥需求在群里一说,公交团队很快就会响应处理。这种机制已延伸至全市公交服务,荆门市交通运输局客管处处长张武强介绍,去年全市1200余条公交意见建议,98%得到解决,37条转化为线路延长、站台修缮等改进举措。
“产业工人是荆门经济发展的基石。”荆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洪震表示,将巩固学习教育成果,把“蹲点调研、精准服务”固化为长效机制,紧跟企业扩产优化线路,依托数字化提升响应能力,让交通服务始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以实干护航企业所需、群众所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