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郧阳:荒山种出“致富药” 撂荒地变“金土地”
近年来,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通过整合撂荒土地、闲散用地,引入市场主体、能人大户,规模化发展连翘、白芨、苍术、五味子、菖蒲等特色中药材产业。该镇通过盘活沉睡土地资源,让荒山变“药山”、撂荒地成“金土地”,蹚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路。
日前,在白浪镇洋溪沟村中药材种植基地,连片种植的中药材油绿繁茂、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进行田间管护,为丰产丰收打好基础。谁能想到,眼前这片已被开垦成一垄垄规整有序的基地,几年前还是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撂荒地。
洋溪沟村村民肖万安常年在外经商,2023年回乡看到大片土地因劳动力外出而撂荒,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回乡后,他先后奔赴多地考察,最终锁定了中药材种植,精选出五味子、白芨、连翘等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品种,流转村民撂荒土地,决心让荒山坡长出“金疙瘩”。
然而,从零开始的种植路并不平坦。由于没有种植经验,肖万安在发展初期遭遇多次失败。通过白浪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培训班以及短视频平台多途径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经过2年摸索,他终于探索出一套适宜当地中药材发展的种植管理模式,成功建成育苗基地。其大胆创新的“营养包育苗”技术,不仅大幅提升成活率,让连翘挂果期从4-5年缩短到3年,同时积极发挥五味子药食同源优势,让一亩地综合收益比单纯药用翻了一番。
肖万安返乡创业初期,政府给予了多方面的便利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水、电供应有保障,道路更是修到了田间地头,为生产经营打通了 “最后一公里”;在育苗最关键的时期,遇上干旱缺水的难题,政府及时调派水车送水,帮助他顺利渡过难关;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为产业落地、发展壮大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基地还开发出"五味子+白芨+连翘+魔芋"立体套种模式,发展五味子、白芨、连翘、魔芋等220亩以上,亩产效益提升40%。丰产期后,年总产值可达500万元以上。
随着产业不断壮大,基地累计带动4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还培育了一批种植大户。洋溪沟村村民王建军曾是中药材产业“门外汉”,2019年试种5亩白芨因技术不足收效甚微。肖万安回乡后,主动给他送技术、传经验,还共享市场信息,如今产业逐步走上正轨,他也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洋溪沟村中药材种植大户刘吉宏告诉记者,在肖万安的带领下,自己也种植了30亩地的白芨、苍术,肖万安日常提供技术指导,如今,地里的药材长势喜人。按照当前的生长态势,今年每亩预计能有不错的收成。
肖万安表示:“下一步,基地准备再发展200亩白芨,100亩连翘,同时新建20亩种苗基地,在全区推广优质种苗和发展模式,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在白浪镇,像肖万安这样的并非个例。截至目前,全镇引进能人大户30余户,累计整治撂荒地共340余亩,利用撂荒地发展中药材290余亩。下一步,白浪镇将逐步完善从育苗到种植、从加工到销售的中药材全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一审:卜静
二审:何虎啸
三审:王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