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走进天津吉鸿昌旧居,感受红楼光影里的英雄史诗
8 月 8 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 网络主题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天津吉鸿昌旧居,在斑驳砖墙与老物件间探寻英烈足迹。
这座因红砖外墙得名 “红楼” 的三层小楼,既是抗日英雄吉鸿昌生前最后居所,也是他开展抗日活动的地下联络站与秘密印刷所。2024 年 11 月 24 日,值吉鸿昌慷慨就义 90 周年之际,“民族英雄吉鸿昌生平展” 正式开展。
展览”共分为3层、10个展室、6处场景复原,珍贵照片139张,说明文字近3万字,十个展室,详尽记录了吉鸿昌将军的英雄一生:从早年参军入伍时,便以父亲 “作(做)官即不许发财” 的训诫为座右铭;到出国考察期间,始终佩戴 “我是中国人” 胸牌彰显民族气节;再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从旧军人到坚定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展室还重点呈现了九一八事变后,吉鸿昌受党组织委派参加察哈尔抗战、在天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组建中国反法西斯大同盟等革命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吉鸿昌夫人胡红霞与将军伉俪情深、舍家为国的感人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二楼的第七展室,一间房共有七扇门的独特设计,高度还原了“红楼密战”的真实场景。1932年吉鸿昌将军回国后,因地下工作需要对住宅进行了巧妙改造,形成楼内门门相通、间间相连,并在每层都设有小间密室,便于快速警戒与撤离。
现场还有工作人员以实景互动的形式展现吉鸿昌将军的英雄故事。吉鸿昌将军的孙女郑吉安也在现场担当起了讲解员,她说:“这种沉浸式的教育,能很快拉近青少年和英雄的距离,让他们对英雄有一种亲近感,对历史也有更深的了解。”
1934年,吉鸿昌在天津家中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之后被枪决,时年39岁。郑吉安回忆说:“家人跟我讲,姥爷枪决时坚决不肯跪着受刑,直言 ‘为抗日而亡光明磊落,绝不让敌人从背后开枪’,姥爷牺牲后,姥姥以房抵押筹 8 万银元赎回他的遗体。”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看着红楼里的老物件、老照片,郑吉安说:“姥爷应该看到了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巍然屹立世界东方,他的遗愿实现了。”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益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