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永远不能忘 | 96 岁老兵叮嘱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抗战历史不能忘!

长江云新闻  2025-08-08 22:26:54
分享到:

编者按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不能忘记,卢沟桥畔打响的全民族抗战第一枪,南京城三十万死难同胞的血与泪,武汉会战中守城将士们的铮铮誓言;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稚气未脱的少年毅然扛起钢枪,淳朴的乡亲将仅存的口粮塞进战士的行囊,无名双手在硝烟中托举起生命的希望……

而今,荆楚大地仍有200余位抗战老兵在岁月里守望,他们的亲身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的历史教科书。长江云新闻推出《永远不能忘》——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特别报道。我们将走近抗战亲历者,带您重回那段烽火岁月,感受永不磨灭的家国情怀,传承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孩子们课本上还有抗战历史吗?”抗战胜利 80 周年纪念日前夕,在湖北恩施咸丰,96 岁的老兵罗代武坐在沙发上,缓缓讲述着过往的硝烟岁月。当得到记者肯定答复时,老人那原本浑浊的眼睛里突然泛起光亮,脸上皱纹舒展开来,露出了孩童般欣慰的笑容,喃喃道:“那就好,那就好,这段历史不能忘记。”

时光回溯到 1941 年,日军铁蹄肆虐中华大地。年仅12岁的罗代武参军入伍。“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我家六兄弟,父亲含着泪把我送出去。”他记得,当时咸丰100多名新兵里,最小的才十一二岁,穿着草鞋、短裤,在秭归长阳紧急训练后,就立刻被编入队伍,驻扎在宜昌三斗坪一带。

那时的条件艰苦异常。冬天,罗代武仅有一条棉裤抵御严寒;春天穿草鞋、短裤和短袖,糙米根本填不饱肚子,“基本处于半饥饿状态”。但队伍里没有一人抱怨,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地,必须把他们打出去。”

让罗代武最难忘的,是1943年在宜昌簸箕山上打的一战,这是为了配合石牌保卫战的关键一役,当时,32 军、75 军联手攻坚。罗老回忆道:“日军阵地前全是铁丝网,战壕里的重机枪扫射得人抬不起头。”

由于队伍的弹药不足,他们只能使用“人海”战术硬冲。冲到阵地前时,子弹打光了,士兵们就举着大刀砍向日军,展开殊死肉搏,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前线枪林弹雨,是团长把我拉到了身后保护我。”罗代武说,他捡回了一条命,但还有好多战友都壮烈牺牲,“我的一个战友叫秦老六,手持炸药包炸敌人碉堡,堵住敌人枪口,当时就倒下了。”

罗代武感慨,尽管中国当时的军事装备远不及日本,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保家卫国的使命感让全国军民拧成一股绳,大家以“不怕苦、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殊死搏斗,最终才守住了家园。“日本来了怎么样?打!不打不得行。”老人坚定地说道。

1945 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时,罗代武正在阵地上。士兵们扔掉步枪,相拥而泣。“大家高兴得直跺脚。”罗代武枯瘦的手在桌沿轻轻摩挲,浑浊的眼睛忽然亮起来,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路上到处都是老百姓的欢笑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了整条街。男女老少都在喊,太好咯!日本人终于被赶出去咯!天下要太平咯!”话音未落,老人突然拍着桌子朗声笑起来,眼角倏地泛起水光,声音带着哽咽:“终于能够回家看我妈咯,哪个不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呢?”

如今,罗代武和女儿住在一起。他常常对后辈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不能忘,也不敢忘。”

80 年过去了,硝烟早已散尽,但罗代武和战友们用青春与热血铸就的“中国不可欺”的精神,永远铭刻在历史的年轮里。那些草鞋踏过的征途、大刀劈开的黎明,终将被课本铭记,被代代相传,成为激励后人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益恒 陈亚曦 余霄 张振港)

责任编辑 张益恒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