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提能级跃新阶 湖北锚定新坐标

湖北日报  2025-08-08 12:20:51
分享到:

湖北以“提能级”为突破口,通过区域、产业、企业三向发力,将区位优势、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胜势。县域经济全力竞速、产业经济蓬勃崛起、龙头企业冲刺世界一流……一场以能级跃升为牵引的变革,正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注入强劲动能。

咬定目标 跨越赶超

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葛店园区),拥有国内最大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产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经济实力是建成支点的重要标志。今年上半年,湖北以亮眼成绩彰显经济大省实力——实现生产总值29642.61亿元,同比增长6.2%,经济增速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下半年,湖北将继续拼出跨越赶超的“湖北速度”。

省发改委表示,规模能级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支点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能级提升了,支点才能立得稳、支得住。省发改委将进一步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坚定不移推进总量能级跨越,推动各项工作往前赶、政策资金早落地,大力实施投资扩量提质行动,能快则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持续巩固和增强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切实在推动支点建设上当好排头兵。

突出重点 夯实支撑

岚图数字工厂内,一辆辆全新的岚图FREE+即将下线。

要提能级,必须突出重点。区域、产业、企业这三个关键“齿轮”紧密咬合、高效运转,一个都不能“掉链子”。

区域提能上,各地将全力竞速、争先进位。

荆州市委书记汪元程表示,锚定“建设先行区、当好排头兵”目标定位,荆州将大力实施产业强基、枢纽壮腰、文化铸魂、绿色崛起“四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力争经济总量在全省同类市州中率先跨越5000亿元。

“锚定经济总量2030年冲刺5000亿元、2035年跻身全国百强地市行列的更高定位。”孝感市委书记胡玖明说,将更好发挥区位、产业优势,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奋力打造支点建设重要增长极。

黄冈市委书记李军杰说,锚定五年冲刺5000亿元的目标,黄冈把“依托都市圈、辐射大别山”作为主要战略,系统承接都市圈交通物流、科创产业、公共服务、文旅消费等要素赋能。

潜江市委书记叶杨表示,潜江将发挥“小马快跑”优势,与好的比、快的赛、强的竞,加快实现“千亿突破、百强进位”,努力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打头阵。

“锚定千亿GDP、千亿工业目标,加快百强进位。”天门市委书记纪道清说,天门将坚持“既盘活存量、又做大增量”两手并用,以产业为基做强经济实力。

武汉市江夏区锚定奋力打造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高质量发展“331X”现代产业集群。区委书记张斐满怀信心:预计到2026年,全区GDP将突破1500亿元。

产业提能,持续做强。

产业强则湖北强。围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省经信厅将扛牢使命担当,深入实施“链长+链主+链创”三链融合机制,“一企一策”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打造更多具有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武汉市经信局将实施“幼苗层”陪跑、“青苗层”合伙、“壮苗层”出穗,精栽“企业之树”。

围绕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推动“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重点景区实现环境焕新、设施更新与业态创新,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线路,持续丰富文旅供给。

数字产业“优场景”,省数据局将加快健康医疗、数据增信等典型应用场景建设,通过数据资源资产化改革、数据要素企业培育等繁荣数据要素市场生态。

企业提能,龙头企业不断壮实力。

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下半年将密集投放岚图知音、岚图追光L等战略车型,全力冲刺年销20万辆目标,夯实央国企高端新能源第一品牌地位。

九州通董事长刘长云说,九州通将坚定不移推进“三新两化”战略,以新产品、新零售、新医疗开拓市场,以数字化、不动产证券化激活内生动力。

7月,格林美全球首款超高镍9系四元核壳前驱体量产发货。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表示,公司外贸进出口额今年有望突破百亿规模,将继续实施产能、资本与技术的全球化布局,打开增量新通道。

前瞻布局 积蓄后劲

亿纬厂区鸟瞰(掇刀融媒体中心供图)

眼下,亿纬锂能超级工厂二期正在加快建设中,今年以来,亿纬锂能新增产值已突破百亿元,成为全省工业领域最大的增长点。

投资和项目建设是促发展的关键抓手。

省经信厅将继续深化开展重大增长点投产提速行动,省级抓70个10亿元以上重大增长点,市级抓过亿元以上增长点,县级抓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确保重大增长点如期达效。

省发改委投资处表示,在项目谋划上,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省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重点领域,滚动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项目建设合力,以项目建设的“快速度”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一批前瞻布局的战略性项目,将为支点建设积蓄更强后劲。

7月17日,汉江碾盘山至兴隆段航道整治工程(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复。湖北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伟说,下半年将加快推进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建设,构建以“汉江—江汉运河—长江—湘江”为轴线的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向北畅通汉江、唐白河,向南抓住平陆运河、湘江航道建设契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

省发改委铁路处介绍,将协调长江沿岸铁路公司、湖北铁路集团和沿线市州加班加点抢进度,确保武汉至宜昌、襄阳至荆门高铁如期建成通车。两个项目建成后,武汉、襄阳、宜昌彼此将实现1小时左右的通勤,特别是襄阳至宜昌,两地通勤时间将由原来3个多小时压缩至1小时。(湖北日报全媒报道组)

武汉

“五谷”并起 向“新”而进

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新活力

今年5月,硅来半导体的首条碳化硅晶圆切割产线在光谷通线,实现国际先进激光切割技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剑指新目标,武汉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破圈拔节。

重大项目是经济跃升的根基。武汉今年新开工930个亿元以上项目,2400个亿元项目建设全速推进。其中,政府与民间资金共舞,常态化推介优质项目,让市场活力奔涌不息。

创新血脉成为跃升的主线。上半年,武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在规上工业中占比达24.6%。

以光谷、车谷、星谷、网谷、药谷为代表的“五谷”,成为武汉新质生产力破圈拔节的重要载体,创新血脉奔涌交汇。光谷的机器人“走”进车谷车间,提升智造精度。星谷的高精尖北斗芯片,为网谷通讯安全加密护航。药谷的医疗器械,融入了光谷的“中国芯”。

传统产业淬炼智慧火花,新能源汽车产量飙升152%,半年冲破16.8万辆,绿色浪潮席卷江城。新兴产业强势崛起,集成电路和光通信项目密集落地,托举光电子产业产值突破2053亿元,增长31.2%。未来产业也不再停留于实验室,全国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在汉完成,快舟火箭实现批量生产,武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密度,较2022年已增长三倍。

中欧班列钢铁驼队驰骋欧亚,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目标既定,天河与毗邻的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客货“双枢纽”比翼齐飞……陆海空“丝绸之路”的深度链接,则为武汉的能级跃升打开全新舞台。

“我们要聚焦转型升级、强化创新赋能,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武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夯基垒台、焕新开放,这座中部地区崛起的脊梁之城,已将未来的种子撒向更辽阔的天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襄阳

“两资三能”强产业

加速冲刺万亿级GDP

“全球出差,说走就走!”8月5日,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健的办公室里,一个行李箱格外显眼,他正忙于对接美国客户订购的汽车座椅调角器和地板锁产品。今年上半年,中航精机出口额逆势增长16%。这份不惧挑战、顽强拼搏的精气神,正是襄阳加快提升产业层级、经济量级、城市能级,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生动注脚。

围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襄阳将充分发扬“铁打襄阳”精神,更大力度实施“两资三能”工程,推进“三区”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后劲,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力争“十五五”末,襄阳经济总量冲刺万亿级规模。

眼下,嘉施利(宜城)化肥有限公司车间内热火朝天,离厂房不远处,千余亩空地将建设绿色化工循环产业园。“保康—谷城—宜城”“金三角”产业布局初见雏形,千亿煤磷化工产业呼之欲出。

面对特殊发展阶段的考验,襄阳持续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绷紧弦、铆足劲、豁出去、拼到底,全力以赴稳增长、壮产业、强枢纽、统城乡、惠民生、保安全。以“立项争资、招商引资”(即“两资”)为抓手,襄阳将全力拼抢大项目、好项目;以“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即“三能”)为牵引,实施“一企一策”,解决企业投产经营中的痛点。

招引大项目,还需好作风。襄阳将继续推进党员干部进企业,把解难题的“办公桌”搬到生产线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让实干担当在襄阳蔚然成风。

同时,聚焦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襄阳将推动东津新城区、襄城古城区和樊城、高新的旧城区“三区”协同发展,提升“南港北铁”交通物流枢纽功能,推动城市美颜值、提气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胡弦)

宜昌

上半年集中开工480个项目

以项目建设拼经济全年红

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做强支点的整体实力。作为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撑,宜昌闻令而动,在经济主战场再发力。8月7日,宜昌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三季度该市计划开工179个项目,总投资过千亿元。

8月7日,投资过百亿的湖北徽阳新材料项目工地上,1000余名建设者正在紧张施工,选矿装置已完成球磨机筒体螺栓连接施工,湿法磷酸装置设备安装正在进行,已完成浓缩单体大件吊装,硫磺制酸装置和精制磷酸装置土建施工正酣,各方倒排工期,闭环推进,要确保一期项目在2025年12月30日前竣工投产。

宜昌提出,要做大做强“宜荆荆”磷化工、“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等优势产业集群,夯实“金三角”发展硬核支撑。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园区,邦普时代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雏形已现,这是继4年前投资320亿后,今年又追投50亿的新项目,正建设3个国内单体产能最大的磷酸铁锂车间,预计年底投产。

三季度宜昌计划开工项目中,百亿级项目有2个、50亿元级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810亿元,占比达七成。当阳华强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秭归罗家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分别达126亿元、154亿元,另有万华兴发磷基新材料、万华兴发新型硅材料、新洋丰磷系新材料、火烧坪旅游度假区等4个50亿元产业项目开工。

上半年,宜昌市集中开工480个项目,招商引资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98个,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实现“双过半”。该市正锚定“重大项目建设年”目标,要以项目建设“加速度”支撑经济发展“全年红”,加快打造成为宜荆荆恩城市群的制高点、汉襄宜“金三角”的支撑点和呼应汉渝的链接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仁玺)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