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从“努力建设”到“加快建成”:湖北支点建设半年考

长江云新闻  2025-08-06 20:38:32
分享到:

2013年7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
要求湖北

“努力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2024年11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
总书记第六次考察湖北
又赋予湖北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使命任务


“努力建设”“加快建成”,不仅仅是表述变化,更重要的是从“殷切期待”变成“现实任务”,这既有能级、速度的更高标准,也有质效、后劲的更高标准,还有竞争力、带动力、辐射力的更高标准。

更重要的是,抓支点建设,不是光从湖北一域之见来推动支点建设,而是站在全国大局看待对待推动支点建设。湖北是中部地区一个重要撬动点,湖北当支点,就是让湖北加快发展带动中部,助推全国发展格局形成巨大改变。

图片

如何答好这份“支点答卷”?湖北在2025年“新春第一会”上给出清晰路径:以“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为步骤,重点实施能级跨越、科创引领、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文化创新、区域联动七大战略,整体提升战略支撑力、创新策源力等七大能力,系统构建“1+7+N”政策保障体系。

上半年,这份部署转化为亮眼实绩:湖北GDP增长6.2%,居全国第3、经济大省第1、中部第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2.2%、进出口总额增长28.4%,均居经济大省及中部第1

数据背后,是湖北以系统思维推动多维度跃升的生动实践——从光谷科创大走廊的“创新策源”到花湖机场的“全球通达”,从长江岸线的“生态蝶变”到汉襄宜“金三角”的“协同共振”,湖北正以系统性变革重塑高质量发展新坐标。

一、能级与速度:

在产业重构中抢占制高点

产业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点湖北以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为总抓手(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三大万亿产业为引领),通过链长+链主+链创三链协同机制,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与新兴产业新树扎深根双向发力。2025年上半年,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5%,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规模突破8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62.1%,印证了湖北制造湖北智造的加速跨越。

图片

传统产业焕新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武钢全球最高端无取向硅钢项目投产,为特高压变压器提供湖北芯材;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累计完成478家,兴发集团电子级磷酸纯度达9个9,产品从论吨卖升级为论克卖。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转型,岚图、猛士等10余款新车型密集上市,襄阳新能源乘用车基地产能突破百万辆,带动全省汽车产业产值稳居全国第四。

新兴产业扩容依托国家存储器基地优势,长江存储成功量产232层3DNAND芯片,产能占全球份额提升至8%;全球首台200kW光纤激光切割机、全国产车规级MCU芯片等前沿产品相继落地。武汉未来产业先导区聚焦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等方向,10款原型机进入中试阶段,人工智能产业增速连续三年超20%。

未来产业卡位实施三线并进策略,在氢能领域建成全球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打造内河绿色船舶示范体系;量子科技领域布局量子+应用场景,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实现500公里光纤量子通信;合成生物产业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闭环。

这种跃升不仅源于技术突破,更依靠制度创新。通过七大行动政策包(产业集群提能、市场主体护航等),上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2.71万亿元,产业类项目占比首超50%。荆门亿纬锂能、孝感楚能等项目加快投产放量,带动全省动力电池全国占比超20%,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清晰可见

二、质效与后劲:

在科创协同中培育新动能

产业能级的跃升,根基在于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湖北深知,没有“质效革命” 的支撑,速度便难以为继;缺乏“后劲储备”的积淀,能级也难以稳固。为此,科创引领战略的深度实施,成为撬动发展质量变革的核心支点。

图片

中国光谷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湖北以科创引领战略回应这一要求,依托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的科技力量矩阵,构建北斗七星式创新生态。通过政府出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揭榜挂帅机制,在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突破,让科教大省的禀赋优势真正转化为创新策源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平台集群成势:在鄂全国重点实验室达45家(全国第4),10家湖北实验室高效运行,545家新型研发机构(全国第2)实现县市全覆盖,东湖科学城集聚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形成协同攻关能力。

突破性成果持续涌现:全球首款北斗全频点高精度芯片、全球最高强度平顶脉冲磁场、全球最快磁悬浮技术等10余项重大成果落地,3款世界级标志性工业母机产品发布。“离岸创新”模式打破地理边界,光谷科创大走廊“一核多极”格局初显。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四链融合”路径让企业“真需求”对接高校“硬技术”,楚精灵医疗科技与武汉大学合作的“共聚焦微探头影像仪”通过政企共担风险机制快速落地。上半年,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注册申报10296家(同比增长17.2%),技术合同成交额3187.71亿元(增长10.55%)。依托“71020”高校创新体系、“61020”全链条攻关、“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湖北正构建“1+1+1>3”的协同创新效应,让科创“金种子”成长为产业“参天树”。

三、竞争力与辐射力:

在开放枢纽中重塑新优势

创新培育的新动能,需要通过开放平台转化为区域竞争力;产业积累的硬实力,更要依托枢纽功能放大辐射效应。湖北以“双枢纽、四通道”为骨架(天河机场客运+花湖机场货运枢纽,高铁、水运、公路、航空通道),实施枢纽提能战略。通过两场一站通关模式创新(武汉天河、鄂州花湖机场+汉口北站),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内陆开放新高地。上半年,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经济大省第1中部第1;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居中部第1,开放辐射力持续增强。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

枢纽功能全面升级:“轨道上的湖北”加速成型,8条高铁在建,西十高铁隧道全贯通,沿江高铁武宜段、襄荆高铁即将通车,年底350公里时速高铁里程将从全国第13位跃升至第5位;“水运上的湖北”提质增效,三峡水运新通道可研获批,长江黄金水道集疏运体系完善,港口吞吐量增长13.1%,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53.4%;“航线上的湖北”联通全球,天河机场客运、花湖机场货运吞吐量保持中部第1,花湖机场开通104条国内外货线,货邮吞吐量跃居全国第4,国际货量增长2.6倍,黄冈鳗鱼经“两场一站”报关12小时直达韩国仁川,时效提升80%。

区域协同多点发力:武汉地铁11号线东延鄂州,武鄂黄黄咸“半小时通勤圈”形成;鄂黄黄国际陆港开通“中三角”铁水联运专列,物流时效提升30%。产业协同更见深度:武汉“光芯屏端网”向鄂州、黄石延伸,襄阳“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与十堰“商用车基地”互补,宜昌“绿色化工”与荆州“新能源新材料”共建集群。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规划编制推进,1小时高铁圈、3小时高速圈加速形成,武汉新城、襄阳东津新区、宜昌东部产业新区提速发展。上半年,武汉经济总量首破万亿,十堰、荆门等14个市州GDP增速超6%,17个市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正增长,多极支撑格局持续巩固。

四、带动力与可持续性:

在绿色转型中开辟新路径

无论是竞争力的提升还是辐射力的增强,最终都要落脚到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民生的获得感上。湖北以美丽湖北与文化创新战略为引领,让发展既有“速度与激情”,更有“温度与底色”。

长江三峡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478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面完成并验收销号,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3%。江河湖库水质提升,长江干流、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在II类及以上,洪湖水质连续7个月达到IV类标准。加快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工业园区,打造城市矿产、绿色建造等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上半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近3000亿元。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扩容,上半年湖北碳市场成交额破百亿(占全国47%),累计开立账户3700家(增长68.2%),正加快打造全国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文化活力赋能发展:文旅融合助力生态价值转化,湖北推出“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完善“五个一”文旅名片体系,武汉入选“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知音湖北”全球推广计划在10多国举办28场推介活动,吸引40多万人次参与;100亿元文旅产业基金落地,“不夜荆楚”等1500多场活动打造“文旅+百业”生态。上半年,接待游客增长14.7%(境外游客增长54.9%),旅游综合收入超6000亿元(增长16%,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荆楚文化焕发新活力。

五、执行力与向心力:

“一个支点 两个保障”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多个场合提到,要扛起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稳定的重大责任,没有担当是不可能的。各级干部要珍惜当下岗位,演戏可以彩排,人生不能重来,今天在岗位上如果不珍惜的话,既影响事业的发展,也辜负了组织的期望。

王忠林说,建成支点需要“两个保障”:一是能力保障,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二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8月6日,省委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担当作为的意见》。一个支点两个保障”,推动全局工作深入健康开展。

湖北将干部能力素质作为支点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年”六大行动:开展凝心铸魂行动,开展对标争先行动,开展强基提能行动,开展破解“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专项行动,开展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行动,开展“清廉湖北”建设行动。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担当作为的意见》,按照强化政治自觉激发担当、树立导向促进担当、锤炼本领赋能担当、撑腰鼓劲保护担当、营造氛围鼓励担当展开5个部分、17 条具体举措。激励广大干部在加快建成支点中担当作为。通过一系列系统性培训与行动,引导干部对标争先、强基提能,以过硬作风担当“加快建成”的使命。

结语:在奋进征程中谱写新篇

从“努力建设”到“加快建成”,湖北支点战略的升级,是发展逻辑的深刻重构,也是对发展定位的再校准、发展路径的再优化。上半年的亮眼成绩,见证了湖北在产业、科创、开放、生态、文化及干部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系统性突破的成效,彰显出湖北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决心与能力。

展望未来,湖北正以“拼”的意识、“抢”的状态和“实”的作为,朝着“建成支点”的目标奋进。湖北将持续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在能级跨越中增强“战略支撑力”,在科创引领中提升“创新策源力”,真正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撑点、撬动点、制高点、关键点”,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湖北力量。


总策划:岑卓

总监制:何伟

策   划:谢珍 禾风

撰   文:禾风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