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从“足球之乡”到“乡超”热土,安陆的绿茵传奇与全民狂欢

云上安陆  2025-08-05 10:24:49
分享到:

安陆的夏天

该有足球滚烫的弧线!

盛夏的热浪

怎能少了球鞋摩擦草皮的回响

一场属于所有安陆人的足球盛宴

第五届“全民健身 健康中国”全国县域足球基层赛暨

“金禄科技·李白杯”安陆市“乡超”联赛(2025赛季)

即将启幕

听,安陆“乡超”热浪掀起古城的历史回响

汉东书院赵复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陆足球起源于汉东中学(原汉东书院)。1917年,陈石琴在汉东中学(现安陆市实验小学前身)引入足球运动,最初以课余游戏形式开展,学生自发组织踢球。1922年,李少云担任体育教员后,开始组织分队比赛,场地简陋但规则逐渐完善,涌现出杨长乐、聂士文等早期代表球员。

1985年,安陆被湖北省政府授予“足球之乡”称号,成为省级足球发展基地。1988年至2000年,安陆先后举办了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赐友杯”全国足球甲级队B组联赛、湖北省少年足球赛等赛事。截至2025年,安陆市拥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省级特色学校14所,足球纳入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回望百年历史

安陆足球的兴衰

不仅是体育现场的变迁

更折射出一座小城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

从民国学子在简陋场地上的“单兵”拼抢

到专业队员在全国赛场争金夺银

再到如今“乡超”联赛的全面参与

足球

始终是安陆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看,从赛事复苏到“乡超”创新

进入21世纪

随着中国足球大环境的起伏变化

曾被誉为“足球之乡”的安陆

也经历了低谷与复苏

在市场经济冲击和体育体制转型的双重影响下

安陆足球一度面临人才断层、赛事减少的挑战

然而

深植于这座城市血脉中的足球基因从未消失

一系列创新举措正在重新激活安陆的足球热情

为“乡超”的诞生铺就道路

2017年,安陆市第七届七人制足球赛开赛,标志着民间足球赛事的延续。2021年12月,“文旅杯”安陆市足球联赛作为该市连续举办的第十一届联赛圆满落幕。2023年春节“中西部地区县域乡村足球系列活动暨安陆市足球赛”在安陆举行。这些赛事的举办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释放出安陆足球重返大众视野的积极信号。

与此同时,校园足球的扎实推进为安陆足球储备了未来力量。2024年,安陆市解放路初中附属小学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按照政策,特色学校将在教育教学、训练竞赛、师资配备、场地建设等方面获得重点支持,成为“引领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安陆实验小学作为传统足球强校,持续输出人才——2008年六城会男足冠军成员徐山就是该校毕业生。这些举措确保了安陆青训体系的延续性,使“足球之乡”的美誉后继有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安陆足球迎来了创新发展的转折点。即将开战的安陆市“乡超”联赛定于8月8日开幕。与以往赛事相比,“乡超”具有鲜明的创新特色:

规模扩大、参与广泛

16支乡镇战队参赛,数量创安陆近年足球赛事之最;队伍“个个有梗”,将乡镇特产、地方文化融入队名口号,凸显地域特色。

赛娱结合、内容丰富

除比赛外,还设置“李白市集”展销文创产品、安陆烧烤等特色美食;“消暑三宝”(黄瓤西瓜、凉粉、绿豆汤)提供观赛体验;大学生创客市集、乡镇特产展等延伸活动让观众“逛到腿软都不想走”。

福利丰厚、惠民亲民

票根内含折扣券、代金券;猜胜负抽奖活动增加互动性;学生免费、家庭优惠的政策降低参与门槛。开幕式更是精心设计——大型足球操、武术表演、《奋进新安陆》健身操轮番上阵,还有神秘“冠军”嘉宾现场互动。

安陆“乡超”不仅吸收了

贵州“村超”的成功经验

同时注入了本土文化元素

将李白文化与足球运动创新结合

打造“李白杯”赛事IP

利用乡镇特产强化地域认同

通过文旅融合延长产业链条

终于

自己的乡土足球盛宴

安陆“乡超”要登场了!

这种立足乡土、面向全国的定位

彰显了安陆足球复兴的雄心

从七人制业余比赛到“文旅杯”联赛

再到即将启幕的“乡超”

安陆足球在新时代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这一过程既是对辉煌历史的致敬

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探索

当16支乡镇战队

在8月8日的绿茵场上挥洒汗水时

他们不仅是在竞技比拼

更是在续写“足球之乡”的新传奇

为乡村振兴注入体育动能

安陆“乡超”能否像贵州“村超”一样

引发全国关注

这座小城能否重拾昔日荣光

答案就在每一位参与者的脚下

在每一滴挥洒的汗水中

在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里

一审:盛婷

二审:吴焱

三审:叶亚玲

责任编辑 黄静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