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支点·区域联动力丨一个“金三角”的跃进
牢记嘱托,建成支点,特别报道《看支点》聚焦支点建设七大战略,探访经济一线生动实践,今天播出第七集,把时间交给程丞。
好的,《看支点》,今天来说说区域联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强调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今年以来,湖北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以武汉、襄阳、宜昌为顶点的“金三角”区域为主战场,着力构建“省会带动、汉襄宜协同、多点支撑”的全新格局。为什么是汉襄宜?首先,三地经济总量达3.34万亿,是高于周边城市群的,也占据湖北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同时,在中部地区省域副中心城市中,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的,也仅有宜昌和襄阳。那么,湖北如何以三个龙头牵引全域发展?今天的联动故事,我们从襄阳这一“角”去看看。
深夜,汉口到襄阳的最后一班高铁,张帆是它的常客。2022年开始,这位80后教授的生活半径,从校园的“三点一线”,扩展到武汉与襄阳的双城。
湖北隆中实验室执行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 张帆:到襄阳晚上十一点半,这车很方便,每周都是坐这个车,已经有三年了。
记者 洪亚飞:这种交通便利,也是汉襄宜协同发展的硬支撑。来看这张图,今年,当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和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的通车,加上现有的铁路,汉襄宜金三角高铁大环线将正式画圆,过不了多久,我们可以乘坐一辆武汉到武汉的高铁,实现三地之间1小时通勤。
三年来,过着“双城记”的张帆既做科研又干管理,既育人又搭平台。最得意的一件事儿,是招引了首批海外博士,襄阳人李彬就是其一。
湖北隆中实验室副研究员、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海归博士 李彬:之前靶材中毒的问题解决了吗?这一批为什么还是黑的啊?这是第几批了?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薄膜材料,位于襄阳的湖北文理学院已攻关十年,产业化应用到了破题之时。2021年,湖北陆续组建十大实验室,均分布在汉襄宜“金三角”,其中,宜昌三峡实验室,主攻磷化工;襄阳隆中实验室,发力先进工程材料。从原料到材料,创新的想象空间都很大。
湖北隆中实验室副研究员 李彬:钙钛矿是一个比较前沿和新兴的研究方向,刚好我博士阶段做的半透明的钙钛矿的研究,它可以做车用天窗,做隔热发电和采光于一体的光伏玻璃相结合。
当家的方向和研究方向保持一致,李彬的返乡,变得顺理成章。而家乡的产业链配套,则是让梦想的实现,变得更快。上半年,小试已经成功;近期,中试产线也将在襄阳的本土企业开始建设。
襄阳华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熊国志:我们将在明年2026年10月份,上百兆瓦生产线,真正地在襄阳形成一个产业集群。
湖北文理学院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教授 李望南:武汉的技术优势,加上我们的产业特色,这样配合起来,我们能在襄阳做出更好的成绩。
今年4月21日,湖北印发出台的《关于实施区域联动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的行动方案》,明确汉襄宜“金三角”要聚焦“三个增长”,科创共兴,就是夯实智慧增长的重要基础支撑。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邹薇:关注区域、支撑省域、放眼全域。武汉、宜昌、襄阳,他们都要在各自目前发展的规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成长壮大,在我们的产业布局、要素的集聚,科技创新上面,要形成一种互通互融的格局,不能够分而治之地各自发展;都要跳出自己单个城市的狭小的范围,引领带动他们周边的中型小型城市,乃至于县域经济整体发展。
以三角之强带动湖北全域,以科技创新融合产业创新,更多产业集群正在爆发集聚效能。
记者 洪亚飞:每两分钟就有一辆主打车型——东风纳米01下线。这款上市不到两年的车型,市场辐射河南陕西等周边省份,还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二季度产销量同比增长235%。40年前,这里还只是东风汽车走出深山的襄阳基地。而如今,“全国第九大汽车城”“湖北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等新的定位和名片,正绘就着一个区域产业大走廊的宏伟蓝图。
“汉孝随襄十”,这是一条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绵延千里,集聚25家整车企业、2000余家零部件厂商,形成全国唯一覆盖“重、中、轻、客、专、特、改”全系列车型的产业集群。不仅在汽车产业,眼下的汉襄宜“金三角”,正发挥资源集聚优化、产业升级迭代、科技创新策源、对外开放枢纽等功能,全力打造武汉光电子信息、“宜荆荆”磷化工、“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等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他们助推着湖北的联动发展,也吸引着像李彬这样的人才,在湖北实现梦想。
湖北隆中实验室执行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 张帆:我们现在明显感觉到互动日益加强,去年我们有两项成果已经在襄阳市转化了,吸引投资超过100个亿,我们就是想利用实验室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让科研成果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助推支点建设。
湖北隆中实验室副研究员 李彬:不仅有一种为家乡奋斗的感觉,也感觉到自己的一些研究方向、目标、伟大志向,也在受到家乡的支持。我想象过我的技术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也坚信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技术革新和迭代。
(长江云新闻记者 洪亚飞 李晓雨 郭裕铭 襄阳台 通讯员 董能丹 朱斌 王力宏 王晓宇)
